读特热评 | “约”定“无废全运”,托起城市绿色梦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07-25 17:40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主要承办城市之一,深圳近日发布了“无废全运”减废公约。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主要承办城市之一,深圳近日发布了“无废全运”减废公约。公约涵盖食住行到观赛、办公等各方面,将“减废、回收、利用”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

图为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图片来源:深圳晚报

无论是“无废”还是“零碳”,都是一种不可能100%实现的理想境界。而不断向这种境界迈进,是城市绿色梦的现实表达。

从国内城市中最早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到纵深推进“山海连城 绿美深圳”生态建设,深圳奋力让绿色梦照进现实。“无废全运”减废公约的发布,同样是托起绿色梦的具体行动。

“无废全运”减废公约不是泛泛之谈,而是对应着细密的设计。比如,减废公约提出“科学分类,资源回收,变废为宝”,这一倡议就得到了深圳正在加速布设的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箱大力“助攻”;“公交优先,绿色出行,低碳随行”,具有新能源接驳车、共享单车的坚实支撑;深圳庞大的赛会志愿者队伍,则为践行减废公约提供贴心的引导。

践行“无废全运”减废公约,不是公约发布方的“独角戏”,而是赛事组织方、运动员、观众等各方的“大合唱”。赛事组织方承担着绿色基建等重任,运动员的食住行都关系到绿色环保理念的落地,观众在观赛过程中的表现同样和“无废全运”紧密相连。大家一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细节做起,才能将“无废全运”倡议落到实处。

“约”定“无废全运”,前提是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内心认同。如今,重大赛事的硬件设施越来越齐全、先进,赛事举办期间是“绿色风”劲吹,还是“风吹满地垃圾”,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参与各方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认同度。“无废全运”的美丽绽放,需要每一位参与者的认同与支持。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