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新学年开学季,学生能不能带电话手表进校园的话题又热起来了。有学生家长建议禁止中小学生携带电话手表等电子产品入校,引起网友热议。
电话手表进校园,怎么就成了教育圈的“流量”话题?
这还要从电话手表的功能说起。如今的儿童电话手表种类繁多,其中有的除了打电话、定位置,还能玩游戏、刷视频、支付甚至社交,俨然成为“戴在手腕上的智能手机”。这也难怪家长们会担心孩子把电话手表带进学校后会沉迷游戏、上课分心,影响学习效果。
然而,全面禁止真是最优解吗?恐怕未必。想象一下,放学路上突然下雨、校车临时改点、小朋友不小心迷路……这时候,那个能一键呼唤的手表就成了最快、最直接的求助工具。紧急情况下,一个随身设备的安全保障意义重大。
在“禁”与“不禁”间,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对相关建议的回复是对学生的电话手表进行“分类管理、疏堵结合”,这种做法值得点赞。这或许是当前更务实、更合理的路径。
按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据此,学校完全可以明确底线——课堂上严禁使用电话手表,而对于只有通话、定位等基础功能的产品,则允许带入学校、统一管理;至于功能复杂、娱乐性强的电话手表,则可以限制进入校园。
如果因为有些电话手表高度智能化,就“一刀切”禁止所有电话手表进校园,这样,管理起来是方便了,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可能造成不便。这样的管理,还是有改进空间的。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