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同心公园成为甜蜜经济生动注脚。
南园街道夜景(效果图)。
外卖小哥在“骑手友好餐厅”就餐。
华强南二手手机市场。
昔日商贾云集的墟市,今日正进行一场静水深流的深刻变革。南园街道以破立之间的智慧,让街市烟火的温情在骑手全域友好街道里延续,让“一米柜台”的创业精神在绿色产业园中涅槃,让城市记忆在“运动秀场”中焕新绽放。三者同频共振,奏响了一曲关于温情、变革与奋进的南园街道“时代三重奏”。
服务之基: 骑手友好街区的温情变革
9月19日下午,福田区锦峰大厦三楼,一场特别的授牌仪式在此举行。大个子、红荔村、嘉旺等28家餐饮商家从南园街道手中接过了“骑手友好餐厅”标识牌,承诺为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提供专属优惠。台下,身着各色工服的骑手纷纷鼓掌,有人举起手机拍照分享到骑手群:“以后吃饭,有‘官方认证’的地方了!”
这块看似简单的标识牌,背后是南园街道打造深圳首个“骑手全域友好街道”的关键一步。从东园路的老字号,到新入驻的网红店,从打折优惠到免费加饭添汤、提供休息,一场关于“如何温暖城市追风者”的实践,正在这条老街上悄然推进。
南园街道的美食基因,深植于历史的土壤。据《南园赋》记载,自明清起,这里便是“阡陌交错、市井繁荣”的商贸聚集地。改革开放后,东园路逐渐发展成为深圳知名的美食街,夜晚烟火升腾,成为特区饮食文化的缩影。而骑手的加入,更将这条老街的服务半径从“到店”延伸至“全域”。
“骑手是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但他们自己的吃饭、休息、充电需求却长期被忽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小切口,让骑手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授牌仪式上,南园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许多骑手的心声。数据显示,南园街道日均活跃骑手超过500人。
“我们站点附近就有暖蜂驿站,骑手能在里面吹空调、喝水休息,也能到骑手友好餐厅吃上实惠的餐食,这对他们真的很重要。”朴朴站长吕女士说。像这样的“暖蜂驿站”,南园街道已建成9处,形成“1+1+8+N”服务矩阵,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5分钟暖蜂服务网”。
南园街道从路网、住宿、医疗、教育、治理五大维度系统推进,真正让骑手融入城市肌理:优化三十处道路、增设防滑坡道与清晰标识;设置专用停车区,破解“最后一百米”配送难题;与安居微棠等合作推出76折“爱心宿舍”,实现精准安居保障;联动社康开辟绿色通道、开展定期义诊,社区图书馆开设“四点半课堂”,守护骑手子女的课后时光……
更深远的变化在于,骑手正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治理合伙人”。街道创新推出兼职网格员、食品安全监督员、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引导骑手上报隐患、监督卫生、参与抢险,并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激励更多人加入共建共治的行列。
产业之跃:循环经济园的绿色转型
南园街道的华强南二手消费电子市场,正悄然经历一场从“量变”到“质变”的绿色跃迁。昔日,“一米柜台”书写了无数创业传奇;如今,这里已成长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国家二手商品流通试点的前沿阵地,更朝着“华强南消费电子循环产业园”的蓝图稳步迈进。
“1999年,我们在这里开出第一家市场,专注做二手手机。”深圳市通天地通讯市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玉鹏的讲述,将时光拉回20世纪90年代末。那时,国内手机市场初露萌芽,新机稀缺,二手交易应运而生。通天地作为华南地区最早聚焦二手手机交易的专业市场,成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深圳拥有全国最完整的手机配件供应链,这是别处难以比拟的优势。”李玉鹏语气中带着自豪。如今的华强南,早已不是昔日的零散摊档。这里汇聚了通天地、庞源、龙胜等30余家大型卖场,商铺柜台超8000个,从业人员逾2万,日均人流量高峰时突破8万人次,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零部件集散地、亚洲规模领先的二手手机及配件流通枢纽。
伴随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循环经济迎来风口,南园街道把握机遇,提出打造“华强南消费电子循环产业园”的构想,推动产业从集聚走向集约、从传统走向绿色,这一创新实践亮相了商务部主办的“绿色消费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主题活动”。
合规意识薄弱、消费纠纷频发,曾是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为此,南园街道主动作为,牵头推进行业规范化建设。通天地公司牵头制定《信息通信网络终端维修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并于2024年落地首批30家标准化维修示范门店,为行业树立了“深圳标杆”。
为解决长期存在的合规难题,南园街道创新构建“法律平台+三张清单”服务模式。福田区消费电子二手商品流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应运而生,为商户提供从法律咨询、维权指导到合同定制的一站式服务。“正面、负面、案例”三张清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商户划出经营“红线”与“绿区”,目前已覆盖二手零部件与消费品两大主业。“以前最怕异地执法、货款纠纷,心里没底。现在有了法律后盾,做生意踏实多了。”一位参与过法律问诊的商户感慨道。
“我们不仅要让手机‘流得动’,更要让它们‘流得安全、流得规范’。”南园街道经发办相关负责人强调。街道正携手头部平台企业,打造“检测+选品”双中心,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循环经济生态体系。
从“旧货集市”到“绿色产业园”,华强南的蜕变,不仅是产业形态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它延续了“一米柜台”敢闯敢试的基因,注入了绿色、合规、高质量的新内涵,在这条老街上书写着源于传承、成于创新的产业跃迁新篇章。
空间之变:“工字型”商圈的活力重塑
对于“老深圳”陈女士而言,新城市广场的变迁犹如一部微缩的城市记忆史。“这里最初叫中信城市广场,当年高端品牌云集,是时尚的风向标。”她站在流光溢彩的新广场前,目光中泛起怀念,“那时在星巴克喝杯咖啡,在吉之岛选购商品,是许多深圳人的城市记忆。”
2011年,这里经过升级改造更名为“新城市广场”,成为平安集团旗下的大型购物中心。随着深圳商业多极化发展,新城市广场逐渐面临挑战。2023年末永旺超市闭店时,不少老深圳特意赶来,在清仓货架间打捞泛黄的青春印记。
令人欣慰的是,历经一年半的淬炼,这座承载城市集体记忆的地标以“iN城市广场”为名焕新归来,化身为融合运动、社交与美食的年轻力磁场。
步入iN城市广场北广场,灯光篮球场里身影跃动,滑板擦过地面奏出青春的节奏,沙池中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里曾是高端百货云集的商业航母,如今已蜕变为一个活力四射的“运动主题社交秀场”。更见巧思的是,南园街道对周边区域施展“空间焕新术”——沿3.7公里道路点亮350棵行道树,在南广场打造3100平方米的步行街区,对巴登村的19栋建筑立面进行运动主题与爱情主题的改造。网球拍彩绘墙在夜色中泼洒动感,霓虹标语闪烁于骑楼廊道之间,整片街区宛如一座没有围墙的运动美术馆。
“过去深圳人结婚,婚车一定要绕行同心路,取‘同心同德’的好寓意。”在南园街道工作十余年的城建办负责人指着路牌介绍。这条曾见证无数婚车缓缓驶过、寓意“同心同德”的浪漫之路,如今已蝶变为全市首条婚恋主题街区,边角空地也化身粉红色调的“同心公园”,成为甜蜜经济的生动注脚。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老旧街区微改造等举措,南园街道将“工字型”商圈升级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推动商业空间与社区生活深度融合。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创新机制下,不仅保留了街区的历史文脉,更培育出婚恋经济、运动社交等新业态,成为“百千万工程”促进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南园的蝶变,起笔于时代宏图,落墨在烟火人间。骑手餐盒里升腾的热气,商户从法律咨询中获得的踏实,少年滑板划破长空的弧线——这些鲜活的景象共同绘就成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温暖长卷,诠释着基层治理最细腻的现代温度。
记者:吴欣 高志明
编辑:阎建伟
南园街道供图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内外一系列排行榜陆续发布
【图片动态】
華氏傳媒HSEEMEDIA品牌游园会:一场“有料又好玩”的沉浸式狂欢 当品牌宣传遇上趣味互动,当创意体验碰撞真实感知,華氏傳媒HSEEMEDIA品牌游园会即将启幕——这里不只是一场活动,更是一次“有趣、有料、有互动”的深度联结。 无需枯燥听讲,不必被动接收,在这里,每一处打卡点都是品牌故事的生动表达:或许是能亲手参与的创意工坊,让你在动手间读懂品牌内核;或许是趣味十足的互动游戏,闯关赢礼的同时,轻松记住品牌亮点;更有满场的惊喜彩蛋与沉浸式体验,让你在欢笑中与品牌同频共振。 无论是想近距离感受品牌温度,还是想在轻松氛围中解锁新鲜玩法,華氏傳媒HSEEMEDIA品牌游园会都能满足你。拒绝平淡,告别单调,这场“有料又好玩”的游园盛宴,等你来赴约!#一站式活动策划与执行##华氏传媒 hsee media##深圳活动策划与执行#
【图片动态】
01:26
好听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