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力棒 | 土洋:红色村的蝶变

晶报记者 陈碧霞/文 受访单位供图
08-04 21:21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土洋红色村建设陆续“上新”中……

7月31日,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土洋社区沙鱼涌海岸会客厅、沙鱼涌邮局历史展、万隆商号旧址(广东省临委交通站旧址)正式对公众开放,土洋红色村建设陆续“上新”中……

从1943年1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省临委”)在深圳大鹏半岛成立,到同年12月2日东江纵队公开宣告成立,再到1946年6月30日在沙鱼涌登船北撤山东,抗战时期广东省临委、东江纵队在深圳土洋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和红色精神,历经一代代人的传承,正在成就今天土洋红色村的蝶变……

▲土洋片区的红色文化氛围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东纵精神代代传承

从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顺着台阶走到李惠群旧居(广东省临委交通站旧址),再到沙鱼涌的东江纵队北撤纪念碑、纪念亭,这条参观路线对于东纵后代李永忠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如同他平日里娓娓道来的东纵与土洋的故事一样。

从空中俯拍,可见位于土洋村中心制高点、被古树群落环绕着的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这座由意大利传教士建于1912年的天主教堂,见证了广东省临委和东江纵队的驻扎、土洋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曾是华南抗日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当时司令部会议室设在正厅,历史上著名的‘土洋会议’就在这里召开。”李永忠在土洋出生,从小听着爷爷、叔公等长辈讲述的东纵故事长大。

广东省临委机关和东纵司令部为何选择土洋村?土洋三面靠山,一面向海,与香港隔海相望,村口的沙鱼涌是当时华南地区沟通香港的主要交通要道和战略支点,其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可攻可守。更重要的是,土洋村党组织坚强,群众基础好,早在1939年便成立了支部。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土洋村600多位村民中有69位参加了东纵革命,几乎全村都是堡垒户。

抗战时期,沙鱼涌是华南乃至国际的海上交通要道、商品集散地。街上的万隆和茂隆两家商号,就藏着广东省临委交通联络站和东纵抗日游击队秘密交通站。而经营这两家商号的便是李永忠的爷爷李伯棠和叔公李灵秀、李惠群等。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李惠群去世后,留下的一批记录东纵历史的珍贵手稿,交到了李永忠手中。“据手稿的介绍,作为省临委交通联络站的万隆商号,内部代号叫‘摩天楼’,而经营万隆商号的本钱,是李惠群等同志用组织上发的生活费凑起来的。”近年来,李永忠根据这些手稿的史料,走访了还健在的东纵老战士,为《红色纪事》《红色土洋》《东纵与土洋》等书提供了重要资料。“将这些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整理好、记录好、传承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李永忠表示,作为红色堡垒村,土洋人始终传承着“铁心向党、赤心为民、不畏艰险、不懈奋斗”的东纵精神。在改革开放之后,土洋村更是敢为人先,自筹资金建起厂房,大力吸引港商或外资企业前来兴业办厂,成为当时葵涌有名的富裕村,在葵涌第一家有村集体分红、第一家为村民集体办社保、设立第一个村级派出所、第一个医疗保险站………此外,土洋下洞逐步汇聚了中石化油库、光汇石油、华安气库等三大油气库,成为深圳的能源核心区域,为深圳市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稳定的能源支持。

“到1997年,面积仅2.9平方公里的土洋最高峰常住近2万人。”李永忠自豪地回忆,为保护、传承东纵红色文化,土洋村还修缮红色故居,建好进村的公路,1998年5月设立东纵史迹展览馆并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深圳知名的红色人文打卡点。“2008年盐坝高速全线通车之后,便利的交通更是给土洋片区的发展带来利好。”

红色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

2011年底大鹏新区成立以后,高度重视土洋红色资源挖掘、整理和活化利用工作。2019年10月,土洋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土洋入选全国第三批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2022年,在国家、省、市等的资金、政策支持下,新区开始谋划以‘六个好’高标准打造土洋红色村。”葵涌党工委成立了土洋社区“大党委”,2022年5月,许扬民作为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被选派到土洋,成为红色村建设的“尖兵”。

3年多来,红色村建设围绕“一中心、五条路”展开,许扬民参与并推动了土洋社区入口岗亭、临街路面等13个点位的整体改造、提升工作,如今,以土洋村东纵司令部旧址为核心,土洋片区的红色文化氛围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此外,“红色堡垒·传奇土洋”宣讲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葵涌先后推出短片、党课、故事、诗歌、快板、歌曲、讲解等“七个红”系列主题产品,打造了一支开口能讲、上台能演的红色土洋宣讲队。“土洋客家阿婆山歌队曾亮相央视,唱响了东纵故事。”而许扬民也在“社区书记带你游”中成为土洋红色文旅的代言人。

▲今日沙鱼涌

“从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到沙鱼涌,已形成完整的滨海休闲带,1.5公里红色文化长廊已打通,后坑门公园、沙鱼涌登山道900平方米立体涂鸦墙刚刚亮相,便引来不少人打卡。”许扬民介绍,今年以来,红色村建设不断优化,沙鱼涌红色记忆馆改造提升为新区党建品牌“海岸会客厅”,一楼展陈以“文化名人海上大营救”为主题,包括在馆外小广场增设游客休憩设施,积极探索引入“政府+公益+商业”模式。沙鱼涌邮局曾是抗战时期中国南方唯一的秘密国际邮路,刚“上新”的沙鱼涌邮局打造了历史展厅,市民游客在这里可邮寄信件、明信片,购买文创等。

▲沙鱼涌邮局

7月31日,“走进深圳红色村”研学夏令营走进沙鱼涌。“东纵故事宣传出去了,土洋红色村一年接待观众十万人次,最近山东、北京等地都有单位组织来参观。”许扬民表示,“接下来,国家专项债1.6亿元资金将为红色村振兴赋能,在完善‘社区+景区’配套设施基础上,我们将探索‘红色文化+国防教育’的红色研学文旅模式。”

红色新文旅:从儿童剧到剧本杀

7月25日,在土洋社区工作站三楼,一场社区“红色传承 童梦剧场”正在排练中,张维维等十几名来自葵涌各社区的孩子正饶有兴趣地跟着老师排练剧目《东纵儿童团》……

而此前的7月6日至7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红韵剧旅队”12名大学生也来到土洋社区,开启为期7天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为编写“东纵在土洋”的红色剧本杀,队员们实地走访了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初心广场、沙鱼涌东纵北撤纪念碑等红色地标,实地评估剧本杀场地,聆听当地老人讲述抗战故事,寻找故事角色的创作灵感,精心设计道具,力求还原真实历史氛围……

作为土洋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永忠向团队赠送《红色土洋》等三本史料书籍。书中详实记载的东江纵队抗战事迹,为剧本完善提供了权威依据。“剧本经过多次改版和试验,我们希望参与者在游戏互动中‘穿越’回革命年代,通过角色抉择,沉浸式感受先辈们的历史选择,让红色故事‘活’起来,让东纵精神成为可感可触的体验。”“红韵剧旅队”队长小麦表示,已完成的剧本杀故事《东纵密令·土洋风云》将留在土洋,让更多人在体验中深刻领悟东纵精神。

“大学生们的创新实践将为土洋红色文化传承提供青春样本,助力土洋探索‘红色文化+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说起土洋社区的未来发展,许扬民信心十足,“随着盐坝高速市政化一、二期改造工程的逐步完成,贯通地铁2、8号线和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的32号线土洋站开工建设,土洋将串联起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和专项债支持,盘活现有的厂房、红色文化、海洋资源,推动红色土洋再次起航。”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陈碧霞/文 受访单位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