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多榜连捷!专访欣旺达解码资本布局与业务突围

罗凯燕
09-19 21:30
摘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罗凯燕

在2025年国内企业榜单季中,深圳本土企业欣旺达频频传来捷报——首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八年稳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且排名跃升40位。与此同时,公司递交港股上市申请的动作,也让这家锂电企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欣旺达品牌总监周世华接受深圳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从实现榜单突破的原因,到港股上市的全球化布局,再到动力电池业务的盈利突围,解读企业发展背后的战略思考。 

多榜连捷 实力跃升

8月28日,“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欣旺达连续第八年上榜,排名较上一年跃升40位;9月15日,“2025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欣旺达首次上榜并位居第439位,彰显强劲实力。此外,欣旺达还入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第83位)、“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第69位)。 

“榜单的跃升,是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体现。”谈及欣旺达近期在多个榜单中的进阶表现,周世华表示。据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的评选,主要以营收为核心指标,同时考量利润、研发等综合实力。周世华介绍,2024年欣旺达实现营业收入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同比增长36.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增幅更是高达64.99%。 

技术研发是支撑增长的“隐形引擎”。自上市以来,欣旺达累计研发投入超189亿元,组建近万人研发团队,申请专利超6100项。“我们的闪充电池3.0能实现10分钟充电至80%,684Ah储能电芯寿命超20年,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比传统方案低8%。”周世华介绍,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推动产品竞争力提升,更通过产业链联合开发,带动行业协同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欣旺达同样走在前列。公司提出2029年运营碳达峰、2050年运营碳中和目标,目前已有5个园区获得PAS 2060碳中和认证,连续两年登上《财富》ESG影响力榜,保持万得AA评级。“企业发展不能只看短期效益,社会责任是长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周世华强调。 

赴港上市 剑指全球 

7月30日,欣旺达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开启“A+H”双资本平台布局。若此次上市成功,欣旺达将成为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后,国内第三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锂电池企业。

 “赴港上市是欣旺达基于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决策。”周世华介绍,目前,欣旺达已在印度、越南、匈牙利、摩洛哥等地设立四大海外生产基地,海外收入占比逐年增加。通过港股上市,可加速海外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港股上市进程,周世华表示正有序推进中,目前正在筹备路演工作。据悉,路演过程中,公司将向国际机构投资者详细介绍公司业绩、产品、技术优势和发展规划等,从而确定发行价格区间。“希望通过港股平台,让全球市场更深入了解欣旺达的产业链实力,为全球化业务拓展奠定资本基础。”周世华说。

 “动力”承压 多路破局 

在欣旺达的业务版图中,动力电池业务的盈利能力一直承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近年来,随着规模提升和成本控制,已实现扭亏为盈,但净利率水平仍然不高。2024年,欣旺达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为8.8%,2025年第一季度为12.9%,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成为市场和投资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动力电池盈利承压,是行业面临的共性挑战。”周世华并不回避这一问题。他坦言,一方面,公司动力电池业务仍处发展阶段,前期产能建设、技术研发投入大,规模效应尚未完全释放;另一方面,下游车企竞争激烈,价格战传导至上游,倒逼电池企业同步降本,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从行业视角看,欣旺达的“动力电池困局”确实并非个例。据高工产研(GGII)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价格战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较2024年下降3.2个百分点。 

面对挑战,欣旺达已制定清晰的破局路径。“核心是从技术、供应链、服务三方面发力。”周世华介绍,技术上,公司持续攻关材料体系创新,提升产品性能与竞争力。同时,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管理,深化“全产业链深度参与”战略、提高生产效率、加速海外基地投产就近服务客户措施等降本增效。

(作者:罗凯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