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热评 | 博物馆免费开放不能留“后门”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08-25 17:54
收录于专题:读特热评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有媒体记者发现,一些热门博物馆的免费预约名额,在开始预约之后“秒光”,而消费者通过花钱购买特展票,或者通过在第三方平台花钱购买“黄牛票”,也可以进馆参观

暑假期间,各大城市的博物馆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地方。有媒体记者发现,一些热门博物馆的免费预约名额,在开始预约之后“秒光”,而消费者通过花钱购买特展票,或者通过在第三方平台花钱购买“黄牛票”,也可以进馆参观。

看到这样的消息,让人有一种“好事变了味”的感觉。2008年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明确提出,“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费开放”。这是让利于民、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好事。而特展票、“黄牛票”的出现,就好比是给博物馆打开了本不该存在的后门,让“免费开放”对部分人来说成为“空头支票”,政策善意随之被消解。

具体来说,特展票的价格不菲,其销售对象本来是想看特展的消费者,但将特展绑定普通展览、只要购买特展票就能参观普通展览的变通做法,无形中是在变相推销特展票。对于只想参观普通展览的观众来说,他们如果因为免费的参观名额很难预约到而被迫花钱购买特展票,这对他们来说也不公平。再者说,大量持特展票的观众涌入普通展区,也会影响其他观众的参观体验。

更令人担忧的是“黄牛”用技术手段抢免费票然后加价出售的行为。“黄牛”抢票挤占了公众预约免费票的机会,并将免费开放的公共资源异化为收费开放,对免费开放政策进行了“二次消解”,在公众心中引起的恶感可以想见。

免费开放,不是管理放任。对于特展票、“黄牛票”消解政策善意的现象,有关方面要切实管起来。

特展票可以有,但不能动辄绑定公共性质的免费展览。对于“黄牛票”现象,预约平台应引进防“黄牛”技术,如限定购票数量、引入人脸识别、暂停异常账号购票资格等,堵住技术漏洞,同时,博物馆入口处也应严格核对身份信息,堵塞仅凭预约二维码即可通行而不进行“人码合一”核对等漏洞,最大限度让“黄牛票”无效。

博物馆免费开放,还可以多一些尝试。比如,有的博物馆在暑假每天增加预约名额,并延长开放时间,这样可以在保障观众参观体验的同时放大政策效果;有的博物馆在入口处装配了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闸机,尽力防范“黄牛”倒票。

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有序开放”,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政策才能充分释放善意。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