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以来,广东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狮子洋通道建设项目运用智能化设备让高温岗位“退热”,为生产作业提质增效。
狮子洋大桥施工现场(摄影:郝笑天)
烈日炙烤下,狮子洋通道T9标业主代表黄志涵爬上大桥东主塔的塔顶,与监理、现场施工人员一同仔细查看施工情况,即使现场设置有多台大功率吹风机,他的安全帽下还全是汗水,衣服一直湿漉漉。“主塔的钢壳定位、焊接,塔内钢筋连接以及混凝土浇筑等工序,都直接关系桥塔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我们必须严格把关。”黄志涵介绍道,今年项目全面进入建设高峰期,截至目前,主桥主塔建设高度已突破160米;锚碇正进行锚杆安装,引桥工程正架设预制梁,逐步转入上部结构施工。
距离主塔约700米的巨型锚碇施工现场,后顶板的基础混凝土浇筑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夏季,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控裂,是现场施工和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高温条件下,混凝土抗裂性能易受不利影响,容易产生温度裂缝。按规范要求,浇筑入模温度不得大于28摄氏度”,负责东锚碇施工的保利长大T9标总工匡一成介绍,“我们在现场密布了冷却水管和测温传感器,通过这套智能温控系统,能实现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通水温度,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人员穿着长袖长裤,在锚碇狭窄空间内安装锚杆(摄影:郝笑天)
在广州公路集团T14标的狮子洋通道智慧梁场,焊花闪烁,一根根切割整齐的钢筋摆放在一侧,或是沿着履带被送往下道工序。
“以前一片箱梁钢筋骨架生产全程大概需要30人,采用自动化生产线以后,工人减少近40%。在系统设定好程序和参数,焊接机器人就能根据点位自动传送拨料和焊接组拼,日均生产4片梁”,马云友是车间的自动焊操作工,他只需要在操作台前,就能完成多道工序作业,“以前夏天的人工焊接,穿着厚重的长袖长裤防护服,劳保鞋都能热得倒出水,浑身是汗,像是水洗过的。”传统生产模式的改变,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为一线产业工人减负。
狮子洋通道智慧梁场里,多套设备在进行自动化作业(摄影:杨梓怡)
高温虽然给施工带来一定影响,但连续晴天少雨的天气也为工程加快推进创造了条件。作为进入广州市区的主干道之一,南沙大道隧道必须赶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来临前,具备通车条件。目前基坑土方开挖接近完成,底板施工过半,侧墙同步跟进。
施工人员正在工人驿站休息(摄影:张立明)
当前正值盛夏时节,狮子洋通道采取多项防暑措施,一方面,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组织安排,通过调整上下班作业时间、缩短连续作业时间等措施避开高温作业时段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另一方面,项目各标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施工区域合理设置茶水亭、移动休息棚,持续供应防暑饮品及应急药品,并专门开展夏季高温密闭空间中暑应急处置实操演练。同时,项目还统筹谋划下半年工作,紧抓旱季大干黄金施工期开展劳动竞赛,抢抓有效施工时间及工作界面,全力推动工程安全、优质、高效推进。
狮子洋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又一重大工程,全长约35公里,上下双层共16车道,包含跨江主桥和两岸引线工程,连接广州市南沙区和东莞市沙田、虎门两镇。其中主桥采用主跨2180米双层钢桁悬索桥的方案“一跨过江”,创下双层悬索桥五项世界第一。项目建成通车后,将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开辟新通道,对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推进珠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