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粮仓”庆阳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嫌造假 甘肃省成立调查组赶赴当地
央广网
2023-03-29 14:00
收录于专题:热点关注

3月28日,中国之声报道了甘肃省庆阳市多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数字造田”、违规施肥、乱修田间道等诸多造假乱象。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回应称,对报道中指出的问题高度重视,已派出工作组赶赴庆阳进行调查,并举一反三在甘肃全省范围内展开全面排查,督促地方整改到位。

记者在甘肃省庆阳市的西峰区、宁县等地调查发现,部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划图明明显示是高标准农田,但实地比对却是大面积的果树、苗木。如此“数字造田”,却通过了区级验收。西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武龙称,类似不合规的情况,此前一直存在。

武龙:在实施的时候有一定差距。

记者:这个是国家允许的吗?

武龙:反正据我了解的情况,可能大多数都是这样实施的。

记者:您觉得现在这样的方式是合理、合规的?

武龙:这肯定不规范。

记者走访发现,规划图上的高标准农田地块与实际地块并不相符

记者走访发现,规划图上的高标准农田地块与实际地块并不相符

记者走访发现,规划图上的高标准农田地块与实际地块并不相符

记者还调查发现,在庆阳市宁县,对于高标准农田的田间管理,按要求应由施工单位统一实施的有机肥,当地却“以发代施”,把肥料直接发放给村民,就放任不管了。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基建管理科科长樊海龙说,这种做法是严禁的,“现在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以发代施’,还发现按人头发放,发是错的,按人头发就更错了。”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配套基础设施,宁县盘克镇街东村一条已修成的田间道并不连接任何田块。按照宁县交通运输部门的规划,刚使用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修成不到两年的道路,今年上半年即将要使用另一项目资金,再度开挖重新铺修。宁县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股工作人员任娜娜说:“我们就是把原来的路往下挖43公分。因为现在的路和两边是平齐的,比农户的房子要高出一尺,这样下雨的时候路上的水会全部倒灌到农户的房子里面。”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般规划面积多达万余亩,财政投入也较大。但在甘肃庆阳部分县区,耗资不菲的项目实施完成后,并未实现稳产增产的预期效益,财政资金也打了“水漂”。

记者走访发现,规划图上的高标准农田地块与实际地块并不相符

记者走访发现,规划图上的高标准农田地块与实际地块并不相符

28日下午,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仲科对中国之声表示,针对报道中指出的问题,省厅高度重视,已派出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庆阳调查核实,督促市县政府整改处置。

梁仲科说:“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去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厅里面组成一个工作组,28日中午已赶赴庆阳,到底是哪个环节的问题,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以后,跟市县把这个问题整改好,再对项目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我们以庆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乱象为反面教材,在全省范围举一反三展开摸排,再看有没有类似的或者其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问题,把这些问题整改好。”

梁仲科坦承,近几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较重,确实存在重建设轻监管的问题,省市县三级在项目监管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漏洞。虽然也有例行检查,但能否查出真问题,目前可能还无法做到全覆盖。在此情况下,就会出现质量问题。

梁仲科说:“因为这(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们农业农村系统最大的一个项目,资金量也非常大,全省所有的县区都有这个项目,可能我们在监管这方面也有失职不到位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资金配套上可能也有一些问题。问题确确实实存在,我们看了(报道)以后也觉得问题还是比较严重。”

2020年9月、11月,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六个严禁”“四个禁止”。梁仲科说,按照这两个文件发布的时间节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内,不应再有果树、苗木种植。庆阳西峰区“数字造田”的问题出在哪,还需要深入核查。

梁仲科说:“国家有政策在高标准农田、永久基本农田里面,不能栽植果树,不能搞非粮化,我们的节点就是2021年以来,不能在耕地上再种果树。我看那个视频(报道),果园肯定不是2021年栽的,就凭我直观判断,应该是2019年以前已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但它图斑上勾的是2021年,这就是个矛盾,到底是农田建设的造假,还是图斑有问题,核实清楚以后再进行整改。”

总台记者此前深入调查还发现,庆阳部分高标准农田土地深耕项目实施随意,甚至一些地块根本不符合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的基本要求。在已划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地块,还存在侵占现象。特别是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等问题,当地有关部门更是互相推诿,无人承担主体责任。

入春以来,趁着天气晴好,当地农村房屋建设也拉开帷幕。在庆阳市宁县盘克镇荏掌村,有农民正在靠近主干道的田里盖房子,记者发现,地基四周都是土地深耕后留下的田间痕迹。比对规划图后,记者发现,这正是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有村民却在这里盖起了房子。

村民:(我)现在没有地方住。

记者:我感觉这是个耕地。

村民:申请呢,和村上申请了。

按照现行政策,高标准农田里连果树、苗木都不应该有,盖房子更是严格被禁止的,但这样的违规现象,在庆阳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里竟然出现了。

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就是为了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格局,把一片片“巴掌田”、低效田化零为整,逐步变成“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连片田、高产田。地块越大,耕地的机械化率越高,因此是否“集中连片”,成为判定高标准农田的一个重要“国标”。

而承担西峰区部分村庄高标准农田土地深耕项目的庆阳泰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张义峰向记者证实,当地土地深耕实施随意,并未严格按照规划图纸,甚至有些地块根本不符合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的基本要求。

张义峰:最后深耕的地块就变动了。

记者:不一致吗?

张义峰:不一致,最后是村上给我们指的地块。到最后非常零散。

记者:有多零散?

张义峰:最小的有2亩多,东一块西一块的。

高标准农田是有项目建设标准的。由原国土部和农业部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早在2014年就已正式实施,后经农业农村部牵头修订,也已于2022年10月实施。明明不合“国标”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在庆阳是如何施工建设的,又是如何通过验收的?

财政投入巨大的项目经费花在了哪儿?项目“谁来审批,谁来监管”?总台记者在甘肃庆阳市多次提出,各方均认为,自己不是主要责任人。庆阳市宁县农业农村局项目办工作人员郝书敏表示,说不清。

郝书敏:村上申报提需求,设计公司现场测绘实施。

记者:全依赖设计公司吗?

郝书敏:这里面的东西我也说不清。

庆阳市西峰区农业农村局计划规划股股长田永康说,监管责任主要在上级,“咱们的项目都是上级部门,上级农业部门批复的。”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李春焕则认为,依靠的还是下级部门和评审专家,“这是由县上统一规划。我们监管就是把本子拿到以后,大概利用三到五天时间,叫专家来看本子,究竟能不能实施?实施的准不准?具体还是县上看着实际去落实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专家芦千文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和紧迫任务,如果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后无法发挥实际效益,粮食稳产增产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芦千文说:“农田建设得并没有体现出高标准,这是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建设质量和我们预想的实际要求并不相符。负面的影响是粮食的产能肯定不如像政策设计提高得那么大。”

庆阳的耕地面积,位居甘肃全省第二。截至目前,庆阳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8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28.8%。类似“数字造田”这样的造假乱象,当地还有多少尚未暴露出来?后续如何整改?如何杜绝类似问题?有关事情进展,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

(原标题《“陇东粮仓”庆阳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嫌造假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派员赴当地启动调查》)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王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