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此轮调降利率的原因是什么?
中小银行密集补降存款利率的背后,是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存款定期化加剧负债成本等多重因素推动。
一方面,在金融支持实体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然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保持相对刚性,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经营压力。
另一方面,存款定期化趋势愈加明显,且长期限存款和部分特殊存款产品定价偏高。“存款定期化趋势虽然有助于提高银行负债端资金的稳定性,但同时也提高了高成本存款的占比,不利于负债成本的压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
政策利率下调后,对企业及个人消费者而言,融资成本降低,不过对银行而言则意味着资产端收益率下降。而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要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存款利率还会继续下降吗?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利率仍然处于下行趋势,存款利率还有可能继续下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最新研报中同样表示,从存款降息的时间规律来看,今年二三季度市场很可能再度迎来存款利率调整。通过对存款降息历史的梳理,总结出三条规律:
第一,降息节奏上往往是“大行领头,小行跟进”;
第二,不考虑降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暂停部分高息产品业务等方式,只观察存款挂牌利率调整的时点,时间间隔在3个月至9个月不等;
第三,控制存款利率的方式愈加多元,除了直接调整存款挂牌利率以外,也可以通过限制其他高息揽储的方式引导银行负债成本下降。


我们如何配置个人资产?
杨海平建议,对于普通储户而言,可适当调整个人资产配置策略。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高收益资产趋于消失或者资产低收益率的必然性和持续性,避免因盲目追求高收益而踩雷;
二是调整存款的期限结构,抢抓商业银行利率较高存款产品投放窗口期,跨行分散存款;
三是搭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以一定比例的保险产品为打底资产,分散投资于具有不同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特征的理财产品。


(综合证券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