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 | 让公款旅游寸步难行

整理:尹传刚
07-30 11:3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朵海生擅自变更培训方案内容,要求第三方培训机构在行程安排中多设置旅游景点,以考察学习为名组织公款旅游;辽宁省公安厅原一级巡视员王念洪多次接受下属和私营企业主安排,赴重庆、杭州等地旅游,相关费用由下属和私营企业主支付……在近期发布的党纪政务处分通报中,多人因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活动安排被处分。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陈广江(山东德州 媒体人):违规旅游屡禁不绝,且花样翻新,其背后是特权思想作祟。有了特权心态,公务考察就可能被异化为借名旅游;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免费”旅程,也会被默认为权力附带的“合理”享受。

无论是借壳而行、途中顺带、搭车前往,还是转嫁费用,其本质都是将公权异化为私器,把公共财政或他人钱袋当作满足私欲的“提款机”。每一次行程的“灵活调整”、每一笔费用的“巧妙”转移,无不渗透着“有权即享”的思维逻辑。

沈峰(新疆石河子 职员):公款旅游,是“四风”重要表现之一,与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要求背道而驰,败坏党风政风,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

要认识到,公款旅游无论以何种理由,无论穿上怎样的“马甲”,都难掩其挥霍公款、腐败浪费的本质,改变不了以权谋私、违规违纪的实质。特别是公款旅游损害了公务活动的严肃性,极易贻误工作、影响效率。

黄雅慧(湖北武汉 职员):对于违规旅游问题,要动真碰硬,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续纠歪风树新风,真正让其寸步难行。

一方面,要拓宽监督渠道,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同时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强化线索筛查,精准锁定可疑票据、用车记录等公款旅游问题线索。另一方面,要抓住主体责任“牛鼻子”,从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严起,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决摒弃享乐主义、特权思想,当好作风建设的引领者、维护者、践行者。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李璐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整理:尹传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