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曾任教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大学的顶级数学家张益唐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受聘于中大香港高等研究院。
张益唐在数学史上第一次实质性推进解决著名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并在与黎曼猜想有关的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上取得重要进展。
他回国任教、学术成就引人关注,其工作简历触动人心。1985年,他赴美国普渡大学深造,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博士毕业后没找到“像样的工作”,于当年8月至1999年7月,在美国一家快餐店“打零工”维持生计,七年时间里,生活的困顿与学术道路的坎坷并未熄灭其心火,他坚守着数学世界的纯粹与宁静。那份专注与淡泊,颇有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味道。其后,重回学术界,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谋得一份教职。
在一些人看来,张益唐的职业起步有些不顺。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评论张益唐的打零工生涯时表示:“人生路上果然没有坦途,数学大咖也免不了‘打零工’。”或许,人生是条曲折的河流。宋人辛弃疾有首词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面对不如意事,或是身处困顿之中,何以自处?在一度远离学术圈的日子里、在研究成果发表前的沉寂岁月中,张益唐从未停止思考与探索。这可以带来某些启发:低谷期,可以是增值期。低谷期长一些,未必就是坏事,在低谷期积累得越多,在高峰期所能达到的高度可能就越高。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心无旁骛,初心不改,“板凳甘坐十年冷”。
古语云,“伏久者,飞必高”。借助长久的潜伏,将内涵历练充实饱满,那么不飞则已,一飞必冲天。真正“扎”下去、“伏”下去,日复一日的努力、脚踏实地的积累,就不愁不能“冒”出来、“飞”起来。
古往今来,学海无涯里的执着沉潜,何尝不是司空见惯的场面?屠呦呦30多年“食野之蒿”,创造性地发现、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由此上溯到历史上“扬名立万”的大学者,从司马迁到徐霞客、李时珍……哪一个不是沉潜了数十年才成就一家之言?
热爱和敬业,可抵岁月漫长。无论何种职业,静心笃志、潜心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品格。
编辑 王雯 审读 李璐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