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热评 | 假认证真危机:泛滥的充电宝“3C贴纸”糊弄了谁?

读特评论员 孔盼成
07-03 16:13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面对可能发生的制假乱象,我们不能总是慢人一步。

近日,一场有关充电宝安全认证的市场风云正在全国上演。一纸禁令让“3C认证”成为硬性规定的同时,也化作市场聚光灯下的最大卖点。

“3C贴纸”“3C印章”“共享3C外壳”……一时间,多地线上线下市场被曝售卖各类自制的假3C认证标志,制假售假风波扩散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然而,事关高空出行安全,这场换了“马甲”的充电宝认证造假闹剧,于各方入局者而言也不过是在自欺欺人。

3C认证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安全认证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等。3C认证标志只能由获得认证的企业在产品通过检测后规范使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伪造、变造或冒用。

对于消费者,明知已有“不合规充电宝爆燃”的前车之鉴,却依然选择购买假3C认证标志,这种行为既是对商贩制假售假行为的助长,更是对安全风险隐患的漠视。在“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驱使下,如若造成安全事故,消费者还需承担民事责任。

当前,虽然多数电商平台和线下商城已经实行禁售整治,可不禁要问,后知后觉的挽救措施如何精准“狙击”已经流通于市的假3C标志?后续的追责问责又该由谁来推进?当3C认证成为充电宝市场的舆论聚焦之时,相关平台和监管部门就应该对不法商家制造“商机”与危机有所警醒。

面对可能发生的制假乱象,我们不能总是慢人一步,而是应该有研判风险的危机意识和防患于未然的处理预案。而一旦假3C认证标志已经开始扩散,“立即下架”的处理措施以及“顺藤摸瓜”的追回销毁措施,则应该迅即实施。

此前报道

2元买168个“3C标识”!华强北现场打印,店主坦言“最近卖不少”|有料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张颖 

(作者:读特评论员 孔盼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