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图鉴!深圳科创新地标“组团出道”

读特新闻记者 严偲偲/文 谢丰圳/设计
07-21 10:44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散落在深圳版图上的硬核坐标,勾勒出深圳未来产业图景。

沿着宝安中心区5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汇聚了头部企业和创新平台的“具身智能港”已然成型。

位于南山西丽的“机器人谷”,走出了机器人“八大金刚”,创造了中国机器人行业的诸多“第一”。

在深圳东部的坪山区,一条3.6公里长的“BT大道”上,超200家生物医药企业一年创造了近230亿元总产值。

在深汕合作区,一座通达国际的汽车城正在迅速崛起,“深圳号”巨轮载着6800余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从这里启航……

近年来,随着深圳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显现,一批科创新地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具身智能港”到“机器人谷”,从“BT大道”到“汽车城”,这些散落在深圳版图上的硬核坐标,勾勒出深圳未来产业图景。

具身智能港

万亿赛道,智造领航

具身智能的浪潮,奔涌在宝安区大铲湾畔。近年来,宝安中心区的黄金海岸线迎来多个具身智能项目落地:华为云具身智能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互联网+”未来科技城、智能机器人灵巧手产业园、湾区产业投资大厦等创新空间载体,构建起中国首个“具身智能港”。

具身智能港。童艳龙 摄

在这个“含科量”极高的特殊“港口”中,集结了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企业。其中,既有华为、腾讯、影石创新、立讯精密等行业龙头,也吸引了亿嘉和、拓斯达、道通科技、利和兴等中坚力量,以及戴盟机器人、鹿明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后起之秀。

为抢占万亿级的具身智能新赛道,今年来,宝安区印发了《关于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行动方案(2025-2026年)》,推出2.15万平方米创新创业“无忧空间”,打造全国首个“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为企业提供新技术首试、新产品首用的“试验场”。

宝安中心区规划。图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宝安管理局

截至目前,宝安区已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400家,拥有机器人核心企业超200家,机器人与智能传感器等重点领域在2024年产值分别达161.8亿元与67.1亿元。

机器人谷&机器人湾

“顶流”云集,创新高地

如果说具身智能港是未来潜力股,那么机器人谷已锻造出成熟的产业链。在南山西丽的阳台山和塘朗山之间,集聚着上百家支撑机器人产业链的经营主体。在这个“谷”里,诞生了“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科技,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速腾聚创。

留仙大道沿线形成机器人谷。图源:深圳商报

除上市公司外,机器人谷还分布着智平方、肯綮科技、云鲸智能、普渡科技、帕西尼等数十家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与此同时,哈工大(深圳)、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近10所高校与科研院所,为机器人谷提供了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深圳不仅拥有机器人谷,在离西丽不远处的深圳湾畔,还有一个“机器人湾”。完成了全球首个前空翻、和“甲亢哥”跳“斧头舞”的众擎机器人就坐落于此,星尘智能、数字华夏、智元机器人等新锐企业也在这里发展壮大。

众擎机器人在深圳湾慢跑。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产业链总产值达201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2.58%,逐步从“量增”向“质升”转型。从机器人谷到机器人湾,深圳作为中国“机器人第一城”实至名归。

天空之城

低空经济,御风飞行

在美国网红“甲亢哥”的深圳打卡路线图里,除了机器人外,低空经济也造就了不少名场面:乘坐无人驾驶的“空中的士”;体验无人机配送的“天降外卖”;观赏1500架无人机共同上演的灯光秀……震撼的体验让甲亢哥连连赞叹。

无人机外卖配送。龙华新闻记者 陈建华 摄

打造全球标杆性“天空之城”,低空经济新地标在深圳遍地开花。位于宝安的低空智慧物流示范中心,无人机日均派送快递超2万单;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客运中心”在欢乐港湾启用;据统计,全球每100台无人机就有21台产自宝安。

南山区则集聚了大疆、道通智能、中信海直等低空经济龙头企业,大疆的全球总部“天空之城”更是成为标志性建筑。据统计,南山区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过500家,产值规模超500亿元。

大疆全球总部“天空之城”。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

在福田区华强北,全国首家全产业链无人机设备选品中心于去年11月正式落户,这条“中国电子第一街”也随之转型迈向低空文旅科技街区。而在依山傍海的大鹏新区,6月迎来了中国一汽飞行汽车总部落户,其将在大鹏开展飞行汽车研发、制造、测试、运营等相关业务。

国际一流汽车城

“港厂联动”,加速出海

将探寻深圳科创新地标的目光移向东部,冲刺国际一流汽车城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迅速崛起。7月8日,全球第二大汽车运输船“深圳号”从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启航,装载着6800余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驶向欧洲。

“深圳号”停靠在小漠港。

这批出口欧洲的汽车中,有1105辆从比亚迪深汕基地生产下线,首次通过地跑形式集港,仅需5分钟就从工厂抵达小漠港装船,实现了“出厂即出港”。值得一提的是,小漠港是深圳唯一开展汽车滚装出口业务的港区,通达欧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亚等地区。2024年,小漠港区海运出口汽车(含KD件)首次突破21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66%。

自2021年比亚迪与深汕特别合作区首次签约以来,4年间比亚迪在深汕的投资从最初的50亿元增加至300多亿元,先后在此落子四期项目,搭建起从零部件到电池到整车生产的全产业链条。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 深圳特区报记者 莫荣宝 摄

比亚迪的入驻也带动了产业链的集聚,一条通港大道串联起速腾聚创、力劲科技、佛吉亚、东风李尔等上下游企业,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也已日渐成熟。

BT大道

生物产业,一路向新

“西有IT,东有BT”,在深圳东北部的坪山区,有一条“BT大道”,3.6公里的锦绣东路汇聚超200家生物企业,拥有着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数据显示,“BT大道”2023年创造生物医药总产值近230亿元,约占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的89%。

被称为“BT大道”的锦绣东路。图源:晶报

在“BT大道”上,集聚着新产业生物、理邦精密、微芯生物等龙头企业,分布着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深港生物医药产业园等13个专业园区。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再到注册上市,“BT大道”的15分钟生态圈内,形成了药物研发的全产业链,效率比传统模式提升40%。

1995年成立、2014年落户坪山的新产业生物,见证了“BT大道”的繁荣崛起。“初到坪山,全区只有百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现在光是自己公司附近就有200多家了,发展很快。”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如今新产业生物已是市值近600亿元的上市企业。

BT大道汇聚超200家生物企业。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BT大道”是坪山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2024年,坪山已有生物医药企业1287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企业数量、高端医疗器械注册证数均占深圳四分之一,全年产业规模267.88亿元。

国际物流村

深圳创造,全球发货

在宝安福永有一个特殊的“村子”,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挂着“美国专线”“韩日专线”“印尼专线”等标识的货运卡车川流不息,货舱内智能叉车精准作业,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地协调客户、清点货物,这就是负有盛名的“国际物流村”,每天数以百万计的包裹从这里出发,发往世界各地。

国际物流村中的繁忙景象。图源:宝安日报

国际物流村的形成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其所在的福永街道,紧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两大航空枢纽,广深高速、107国道、深中通道等主干道在此交汇,依托深圳西部港区和珠江口航运网络,还可快速连接国际航线,全方位满足海陆空多式联运的多样化物流需求。

深圳机场货运航班(资料图)

截至目前,国际物流村集聚了跨境物流企业4300多家,龙头企业、现代化物流集团和中小微企业,共同组成了完整的物流生态链,提供从货物接收、仓储、分拣、配送到报关、清关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繁忙的物流村背后,是“深圳智造”的全球圈粉。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增长16.4%,总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增量占全国比重30.4%,出口实现“32连冠”。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些不断涌现的科创新地标,不仅是技术突破的“试验场”,更是产业生态的“孵化器”,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深圳正以科创新地标为支点,撬动万亿级产业的未来版图。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严偲偲/文 谢丰圳/设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