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届“双年展”中引人注目的“大棋盘”,到2024年个人展中别出心裁的“石头云”,雕塑艺术家戴耘扎根深圳创作二十余载,将“敢闯敢试”的城市精神年轮镌刻于雕刻作品之中。
在戴耘看来,“城市雕塑不仅是空间的装饰,更是城市故事的见证者,是艺术家与深圳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相互塑造的艺术宣言。”
▲戴耘正在进行雕刻艺术创作。
“大棋盘”:世纪之交的城市印象
2005年,深圳华侨城锈蚀的旧厂房内,首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双年展”)的霓虹划破工业遗迹的沉寂。8米长、6米宽的棋盘灯箱装置“生活在深圳”在钢筋穹顶下亮起,交错的光影将观众引入城市发展的叙事场景。
“就和我们小时候下的飞行棋一样,比如骰子滚到‘股票中奖’那一格,就可以前进五步……”戴耘将童年记忆中的飞行棋规则转化为创作灵感,巧妙融合了心中世纪之交深圳独有的城市记忆——证券营业厅的长队、加油站手写的“无油告示”、红马甲义工的身影……“我把刚到深圳的都市生活境遇、无序、无奈和伴生的惊喜都融合进了这个棋盘里。从这个作品开始,我也慢慢找到了和这个新兴城市对话的可能性和途径。”
时光倒转到1971年。那一年,戴耘出生于古都西安。在父亲的熏陶下,他自小学习艺术,顺利考入西安美院雕塑系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浸润在古都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中,造就了他对历史、文化敏锐的感知和深切的关注。
2000年,这位青年教师作出了一个全新的选择:跳出舒适区,接受时任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的邀请南下深圳。“深圳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当时敢来深圳的人,意味着放弃了原来的优越条件和惯性思维,骨子里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
“西安相对传统保守,保留了熟人社会、农耕文明的特征,文化积淀深厚,深圳则是国内较早进入改革开放、市场化的前沿城市。我之前是在学院系统里被精英主义的文化所包裹和熏陶,2000年刚来深圳时,强烈体会到批量化后工业时代消费文化对人的冲击,因此在创作上有点失语,一时有些对接不上。”戴耘笑着回忆初来深圳的印象。
“我当时年轻,思维活跃,能较快地接受这个新环境,创作了《静物》系列的酒瓶、电熨斗、洗发水瓶子等作品,力求用直接的视觉化记录深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戴耘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传统基因与特区精神的对话可能,将个人成长的历史烙印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记忆巧妙地融入作品中,镌刻出属于自己的深圳故事。
▲戴耘。
青砖宝马与无名山:城市生长的裂缝与阳光
2003年,深圳岗厦村一间出租屋内,空调安装工拆卸铁皮外壳的瞬间,暗红色砖块墙体裸露在潮湿空气中。这个日常维修场景,却带给戴耘突如其来的震撼:“仿佛秦砖汉瓦的基因突然在血液里苏醒!”
彼时深圳正经历制造业转型阵痛,在旧工业区成片拆除的烟尘中,戴耘开始系统收集不同年代的建筑残砖。这些带着特区工业化烙印的建材,在他工作室地板上铺成一部另类的“城市编年史”。
2007年双年展期间,戴耘携他的新作品“青砖宝马”在展场亮相:这些曾砌筑流水线厂房、打工者宿舍的建筑废料,经他之手巧妙重组为可90度开启车门、能转动方向盘的宝马轿车。
“那辆青砖宝马的发动机舱里,封存着深圳不同发展时期的对话密码。”戴耘回忆自己的艺术创作动机,“那个年代深圳人眼里的宝马,不单是代步工具。刚从物质匮乏时期走出来的人们,急需用看得见的财富符号来确认自身价值。如今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大家更懂得了财富的真正价值。”
戴耘2017年的作品“无名山”,恰是城市成长轨迹的缩影——从初生之犊的一往无前,到懂得在废墟里播种绿色的成熟蜕变。
2017年,福田区南方电网大厦旁的一处街边花园改造项目,成为戴耘艺术生涯中一次重要的城市对话。这座不足百平方米的微型绿地,原是城市更新中拆迁遗留的“边角料”——废弃砖块、断裂的水泥墩、台风刮倒的树木与生锈的铁艺护栏散落其间。福田区建筑工务署与设计师团队提出“建筑垃圾不出场”的理念,邀请戴耘用废墟材料创作公共艺术品。
当戴耘第一次踏入工地时,推土机已碾平大部分瓦砾,但散落的物料仍诉说着往昔:红砖上沾着城中村大排档的油渍,水泥墩残留着街边护栏的螺栓孔,铸铁栅栏的雕花纹路依稀可辨。“这些物料带着深圳不同年代的记忆,我想保留它们的痕迹。”
几周后,4米高的“无名山”拔地而起。红砖垒砌的山体粗粝嶙峋,水泥块如肌肉般虬结其间,底部嵌入城中村拆迁遗留的台阶,供路人歇脚,山体中部凿出可容一人穿行的“洞穴”……不远处是平安金融中心,这座摩天大楼与脚下粗粝的“无名山”,构成了深圳天空与地面的双重叙事。
“深圳不能只有向上冲刺的高楼大厦,也得有向下扎根的‘无名山’。”戴耘言语间透着见证者的从容:“早年的深圳像充满干劲的青年,追求‘三天一层楼’的速度;现在的深圳,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城市不断成熟、沉淀的印记。”
▲戴耘正在进行雕刻艺术创作。
作品展:对深圳的记录与致敬
走入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耘——戴耘的践行与见物”展厅中央,观众顿时被头顶的庞然大物攫住呼吸——直径6米的巨石悬浮空中,像一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又像被按下暂停键的惊涛骇浪。直到有人扯动垂落的鱼线,巨石忽然在风中轻盈摇曳,人群惊呼:“这是一朵会飞的石头云!”
“这一作品的魅力,在于颠覆了所有常识——悬浮巨石的巨大压迫感,实际是氦气球营造的轻盈;看似坚硬的水磨石表皮,触碰时竟如鲸鱼腹部般微微颤动。第一次见到它的人都会愣住。”回忆2024年举办个人展的经历,戴耘微笑着说,“我想创造一个属于成年人的童话,让深圳人停下来触摸一下天空的骨骼。”
2024年举行的“耘——戴耘的践行与见物”个人展,既是戴耘呈现艺术家对时代变迁与个人成长思考的物化,也是他对深圳这座城市具体、直观的记录与致敬。
红砖、水泥、水磨石、铜条、白铁皮、竹子、光影……戴耘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做出了一件件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打破人们对雕塑的认知,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时代的印记与文化的辙痕。
与深圳共同成长的25年时光中,戴耘敏锐洞悉到文化脉搏的有力跳动——“这座城市的早期草根文化充满原始的生命力、包容的温度,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高雅艺术的殿堂之光,更在于多元融合碰撞出的时代火花。”
他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必将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特质。
戴耘
著名雕塑艺术家、教授、硕导,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留校任教;2000年调入深圳雕塑院,现为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公共艺术部主任。
编辑 刘珂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