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在今夕对比中将故人栏杆拍遍 《袒露在金陵》出版

特约撰稿 仁文
2020-10-26 13:25
摘要

《袒露在金陵》是王彬近年创作的散文合集。他抱着对人文、历史的极大热忱,沉吟万象,依声定墨,追随历史人物的遗踪,吟哦他们经历过的山川湖海,探寻他们曾经的爱感情愁、辉煌与没落。在世界万物的本性当中探寻返朴还纯的奥曲。

《袒露在金陵》是王彬近年创作的散文合集。他抱着对人文、历史的极大热忱,沉吟万象,依声定墨,追随历史人物的遗踪,吟哦他们经历过的山川湖海,探寻他们曾经的爱感情愁、辉煌与没落。在世界万物的本性当中探寻返朴还纯的奥曲。

在他的笔底,有顾太清的白云堆、闺阁里的谢道韫、陆游与唐婉、鲁迅与朱安,也有岳飞祠、图海墓、翠屏山和野狐岭兴衰枯荣的今与昔,杜甫的鵁鶄与梵高的星空,桑干河的碧波和杨家埠的年画,时光自然流淌,而作者漫步其中,无法不产生无尽的幽思与遐想:谁在荒谬中遗世?谁在恒久中永生?在《袒露在金陵》的篇章中,作者以全新的姿态,让历史中深处的檐角尽显,在今夕对比的关照中将故人栏杆拍遍。他以绵密蕴藉、柔曼而潋滟的妙笔,以作家饱满细腻的情感,将渊深的学识、丰富的想象力,和他对古今、人性、自然的关照,种种强烈的思绪贯穿起来,或追忆、或叹惋、或赞赏、或鞭笞,充分展示了一位学者与作家的治学精神、历史视角和人文情怀。

比如,在《野狐岭》当中,他写道:"无论怎样,无论是什么原因,野狐岭战役标志蒙古人时代的来临。从此,金人融化为遥远而闪光的泪点,蒙古高原的野草则蓬勃地燃烧起来。"他叹惋决策者的懦弱与昏聩,王妃的忠诚挽救不了一个民族,一个朝代幻化于历史的尘埃当中。

而在陆游的故里沈园,王彬叹惋旧时池溏还在,诗人却已经老迈,但对自己心仪的女人依旧念念不忘:"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的悲怆还历历在目,而追踪者此时的身影却异常孤单。他甚至不能忍受,那些古老的爱情为什么就那样结束了,像一场幻灭,并且幻灭本身也是"生生不息"的,比如在沈园不远处的鲁迅故居,那里有朱安亘古的不平。他嗅闻着空气中"香碎"的味道,写下了"这里的泥土是她践踏过的,那里的春波是她照映过的,都如同花朵一样,化作了微尘" ……

相对这些因丈夫而留名的女性的悲情,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著名女性们呢?比如顾太清,比如谢道韫,而顾太清是现代文学界公认为的"清代第一女词人",素有"男中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顾太清)"之语。而身为名臣之后谢道韫呢,也被认为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齐名,是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对于这样集才华和德行于一身的女子,作者对她们的婚姻生活和命运的跌宕,抱以深切的同情与叹惋。顾太清本是满洲镶蓝旗人。丈夫死后,这样一位才华斐然的女子,却依然不能逃脱被婆婆和嫡系子女驱逐的命运。而谢道韫则因"嫁给了凝之(大书法家王羲之子)这么一个蠢人",落得中年丧子,寡居"哀怨而幽曲"。作者叹息:"星空如海,哪一颗星辰里的山峰是谢道韫的呢?"他写道,晚年的谢道韫,这个曾经"婉约而有肝胆的"女人的内心深处,"还会遥想那样连绵丰盈的大雪,回味那遥远而闪光的甜蜜,折叠着对未来的憧憬星光吗?"

对女子是这样,对男人呢?作者对鲁迅、周作人兄弟做了大量研究和考证,对他们之间的矛盾,作者讲述鲁迅的情和义、周作人的困与悲,痛惜"鹡鸰在原,兄弟参商"。而周氏兄弟曾经居住过的"八道湾 11 号",在作者的眼底,无论如何,也是一砖一瓦总关情吧?在人情和俗务面前,兄弟一生没有再次握手,而在时代和"主义"的裹挟之下,兄弟于未知的空间能够些许冰释吗?这是作者在《兄弟》中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

从"背篓里的桃花"到"冬天的树林";从"虢虢"的螽斯到"瞿瞿"的蟋蟀;从北京的白杨林和喜鹊,到澳洲的海鸥与秧鸡;从青铜峡的小猫到新西兰的羊驼,充满了作者对人性,对人与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照、细致入微的体会与悲悯的剧爱。对艺术与自然,作者将南半球的星空与梵高的画笔做自然的融合;对建筑,尤其是北京的四合院,北京园林的规制与格局,甚至是清代旗人的家族墓园,都有他学术的研究和情感的注入。这种关照一切的视野,是一个文人在其严谨和细腻的心灵之外,令人感佩的温情和襟怀。

有评论家评价王彬散文的特点之一认为是:"思接千载,心骛八极",我赞同这个说法。作者的创造力似乎无穷无尽。在他的眼底、他的笔端,万物皆可入诗,也一切皆可着墨,从而揭示了:"人、岁月、时代。高光与至暗,秋水与桃花。在长歌的原野里,绽放思索的光影。沉吟万象、依声定墨,寻绎自由的不羁灵魂!"而事实上,在作者的作品中,漫溢的思绪和广博的阅读,和长期从事文学、历史研究的积淀密不可分。那些闪烁在人类文明天空中的星尘,已为当代文明和当代速度而冲击得杂乱无章,但是在作者的视野里,却都是可以信手拈来而加以运用的。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和不同人物之间,都可以发生某种神秘的联系,他们或者具有一致性,或者有着截然不同的面目,但无论是"移形"还是"换位",无论是"类比"还是"反证",作者都能举重若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评价王彬的文章:烛照"中国文学有许多新的魅力和尚未照亮的诸多秘境,也引导国外读者哪怕是用最新的理论也能悟出中国文本的堂奥与趣味。"他还说,王彬先生有一种"可贵的治学精神"和"营构的耐心",有着"对于古典名著以及中外文学的精读的学术准备,可想而知,有多么漫长",而"他的深趣"又是"多么坚定执著"。

我们似乎也可以用王彬极为欣赏的谢道韫的千古名句来形容这样的感觉:"未若柳絮因风起"——人类长河的每一个瞬间,在作者的心中,大概都不过如柳絮随风一般,是既可以姿态万千,也可以轻淡如斯吧?

《袒露在金陵》

王彬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年 10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特约撰稿 仁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