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为近千栋“高龄”房屋上保险 深圳首单既有房屋安全保险落地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07: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高龄”房屋首度批量化投保房屋安全险。记者了解到,为提升高龄房屋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社会治理降本增效,罗湖区近期结合“费改保”改革,引导保险公司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风险管理,试点推出房屋“保险+科技+安全巡查”创新风险减量管理方案,涉及东湖、黄贝两个街道共计990余栋房屋。

通过前期排查摸底,黄贝街道此次为辖区内757栋高龄房屋上保险,这些房子分布在黄贝岭、碧波、怡景等多个社区,房龄大部分在30年以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据悉,这批高龄房屋的保险年费用为30万元,保障内容除了房屋安全巡查服务,还包括房屋整体倒塌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补偿以及高空坠物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

黄贝街道应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治理模式较为依赖基层日常巡查,因专业力量不足,不仅隐患发现容易滞后,且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引发纠纷,政府兜底压力较大。“费改保” 模式通过保险托底补偿事故,更以引入保险公司专业力量实现 “风险减量”,变事后补偿为事前预防和事中干预。具体来看,保险公司及引入的第三方服务公司,为日常巡查与重点房屋定期检查提供专业保障;尤其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汛期等重点时段,“专业力量 + 社区协同” 的双轨模式可实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将显著提升专业度与隐患发现及时性。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深圳市分公司机构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创新机制下,保险公司将承担三项核心职能:一是组建专业巡查队伍,引入房屋安全隐患智能检测工具,定期对被保险房屋开展全覆盖安全检查;二是建立保险兜底赔偿机制,对房屋倒塌损失、第三方财产损失及人身伤亡提供风险保障;三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房屋管家,对房屋实施线上化分级分类管理,定期出具风险评估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当大量城市房屋迎来“中老龄潮”,如何为老旧建筑筑牢安全防线?近年来,关于探索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话题受到全社会关注。去年10月,罗湖区推出“金融10条”“保险18条”,系统推进保险功能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特别是“费改保”模式融入社会治理风险多发领域。罗湖区此次创新“费改保”场景,落地全市首单批量化既有房屋安全保险,或将为未来房屋保险制度建立作出有益试探。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刘彦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