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外办主任曹赛先:发挥“窗口”作用 传递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价值

深圳特区报
09:3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大势,把握时代脉搏,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指导新形势下中国外交的强大思想和理论武器。深圳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年来,始终坚持用习近平外交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高站位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启了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生动实践。

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会客厅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吸引了国际社会的目光,越来越多国家走进这座充满创新活力和动力的年轻城市。2023年至今,包括25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超1100批重要外宾团组访深,深圳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办的重大外事任务,有力服务元首外交和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深圳积极发挥“窗口”作用,讲述可感可见的地方故事、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中国理念、中国价值,充分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重大外交外事活动集聚深圳,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会议、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深圳会场)、上合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看中国 听世界”论坛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活动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充满魅力、活力、创新力的良好城市形象,以经济特区的精彩实践助力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全面拓展城市对外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积极谋划部署友城结好事宜,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第六年(1986年),与美国第4大城市休斯敦缔结首个友好城市。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深圳目前已拥有95个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覆盖全球五大洲59个国家。其中,与俄罗斯莫斯科、德国柏林等首都城市,美国洛杉矶、阿联酋迪拜等一批国际大都市结好,还与美国西雅图、德国法兰克福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所在城市、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建立了友好关系,友城版图与经贸版图有机融合,国际“鹏友圈”不断拓宽、优化。深圳的国际交流务实活跃,依托高交会、文博会、全球招商大会等大型活动广邀天下宾客,推动在经济贸易、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积极落实“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加强与共建国家和地区合作,深化与中东国家在智慧城市、创投、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与东盟国家在经贸、数字能源、信息通讯等领域合作不断升级。深圳牵头发起成立世界创新城市合作组织,目前已有11家国际组织落户深圳。2024年11月,国际红树林中心在深圳正式揭牌,深圳成为全国拥有国际政府间合作组织的第3个城市。

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圳充分发挥特区优势,以积极有为的姿态担当国家使命,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工作大局。2017年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无偿援建中国-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园。2018年,习近平主席出席学园启用仪式,指出布图卡学园是中国广东省和深圳市同巴新首都行政区友好合作的结晶。深圳成立全国首个城市级促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非公募公益基金会——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为深圳社会组织、企业、智库搭建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平台,在澜沧江—湄公河沿线地区打造“深系澜湄”品牌活动,开展“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分享”“太阳村”“光明行”等项目。“深系澜湄”项目集群入选202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成为“小而美,惠而实”民生项目的典范。

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国际化是深圳的城市基因。深圳注重国际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对标世界城市评价体系和全球标杆城市,出台《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编制《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首创国际化街区建设体系,被国家发改委作为47条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之一向全国推广。今年,深圳国际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市委、市政府1号文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工作方案(2025—2027年)》,围绕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窗口、营造国际一流宜居宜业宜游环境、塑造城市国际品牌形象等4个方面,立体架构我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蓝图,纵深推进全域国际化。

持续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服务环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入出境、文旅、通信、交通、支付、消费等服务便利化,建成运行全市首个国际签证认证服务中心,在宝安国际机场、深圳湾口岸建设启用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有效解决外籍人员抵深“第一站”问题。目前全市离境退税商店超1500家。持续优化国际语言环境,制作发布9语种《外籍人士服务手册》,建设多语种政府门户网站,建成全国首个公示语中英译写查询系统,提升外文公示语标识覆盖面及规范化水平,累计部署人工智能翻译设备超6500套。提高涉外服务水平,2023年以来,创办“外交为民守初心”活动,连线我驻外使领馆开展联学联建,为我市企业海外发展提供最新一手信息,目前已开展17期,遍布世界五大洲,受惠企业逾100家。设立“深圳市海外领保宣传站”,积极推进海外领保宣传工作,有效维护我市海外人员和机构正当权益,为深圳市民和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不断擦亮城市国际品牌形象

深圳聘请郎朗担任深圳国际形象大使,以音乐为媒在全球开展城市国际形象推广。精心策划接待外国媒体,2023年以来,来自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科威特、新加坡、俄罗斯、中东欧、驻粤外媒等共计38批次339位外国媒体记者访问深圳,特区的故事广为传播。今年,在大阪世博会深圳活动周期间开展城市主题宣传,与世界知名公司合作,持续提升在米兰、柏林、巴塞罗那等全球知名城市的曝光度。用好世界汉学大会契机,推动建立汉学家研修地,请汉学家为“深圳故事”代言。

未来,深圳也将继续当好“两个窗口”,搭建更广阔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拓展国际友城关系网络,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为国家总体外交贡献深圳力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丽画卷中书写深圳篇章,用高质量发展递交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深圳答卷。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