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丨十五运会自由式小轮车比赛深圳光明完赛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吴孟菲 /文 赖犁/图
10-25 18: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25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项目决赛在深圳市光明区虹桥公园收官。作为十五运会自行车项目首个开赛的竞技类别,本场赛事不仅上演了“空中翻转、甩尾腾跃”的高燃对决,更诞生了深圳赛区竞技类项目首金——河北选手孙思蓓以94.30 分摘得女子组冠军;广东选手范晓桐斩获92.40 分,为广东队夺得本届全运会深圳赛区首枚银牌;而深圳光明籍选手雷珊珊则以92.20 分斩获铜牌,将本土选手在本届赛事的首枚奖牌收入囊中,三大“首次”让这场决赛充满里程碑意义。

女子赛场高光不断

孙思蓓夺得深圳赛区竞技项目首金

女子项目决赛堪称“巅峰对决”,河北选手孙思蓓展现出较大优势。首轮比赛中,她在一分钟的极限体能挑战里,完美完成后空翻接双甩尾、双手离把等高难度动作,动作衔接流畅、落地精准,最终以94.30 分的高分锁定胜局,赢得了十五运会深圳赛区竞技类项目的首金。“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冠军!”赛后,孙思蓓难掩激动。她透露为备战这场赛事,自己与教练团队进行了整整三个月的封闭式训练,“每天都在学习新动作、打磨细节,基本没有全天休息”。谈及夺冠意义,她坦言这弥补了去年未能参加奥运会的遗憾:“去年的遗憾让我更拼,每周加练体能、坚持吃早餐打基础,就是为了在全运会的赛道上证明自己。”这位冠军选手已将目标瞄准后续世锦赛,“过去两年拿了两次世锦赛亚军,这次希望能把冠军奖杯带回来”。

比赛瞬间。

广东队选手周钰薇在场上做出精彩动作。

广东双姝创佳绩深圳光明籍雷珊珊摘得深圳赛区本土选手首牌。

广东队在女子赛场的表现同样亮眼,范晓桐与雷珊珊两位选手分别以92.40 分、92.20 分斩获银牌与铜牌,其中范晓桐的银牌是广东队在深圳赛区的首枚银牌,而雷珊珊则成为本届全运会深圳光明区首位摘得奖牌的运动员,双重突破让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听到家乡父老的加油声,心里特别踏实!”作为土生土长的光明人,雷珊珊在赛后新闻发布会多次提及本土观众的支持。面对“广东队成绩是否达预期”的提问,她更看重团队的坚守:“我们和队友都全力以赴了,成绩之外,更珍贵的是大家一起克服伤病的坚持——这一路伤病太多,能站在决赛赛场就已经是胜利。”摘得广东首银的范晓桐则表示,广东队与河北队等“劲敌”的较量让自己成长:“对手的实力激励着我不断突破,这种‘相爱相杀’的氛围特别好,到了国家队我们就是并肩作战的队友。”

深圳本土运动员雷珊珊则以92.20分夺得铜牌。

广东选手表现亮眼,范晓桐以92.40分斩获银牌。

男子组四川包揽冠亚

河北选手张贺强逆境获铜收获成长

相较于女子组的“多点开花”,男子自由式公园赛决赛呈现“四川队统治级”表现——四川选手魏天旺以95.10分摘金,上届全运会冠军四川选手海洋以93.50分获银,河北选手张贺强则以89.35分夺得铜牌。“第一次参加十五运,能拿铜牌已经超出预期!”资格赛中排名第一的张贺强坦言,决赛的紧张感让自己印象深刻:“没到场地前还很平静,一进赛场被氛围带动,心就提了起来,直到完成第一跳才慢慢放开。”比赛中,他在尝试360度大外摆动作时突发爆胎,虽导致部分动作未能完成,但仍凭借稳定发挥拿下铜牌。谈及参赛带来的成长,张贺强感慨肩上多了责任:“四年前16岁参赛还不懂压力,现在为家乡争光的责任感让我更拼。”赛后,他还不忘感谢教练、体能团队与父母:“没有他们的支持,我走不到这里。”

上届全运会冠军四川选手海洋以93.50 分获银。

上届全运会冠军四川选手海洋以93.50 分获银。

四川代表团选手魏天旺获得男子冠军。

广东队选手卢畅。

赛事保障获赞“世界级”,运动员剑指世锦赛

本场赛事不仅运动员表现亮眼,深圳光明的赛事组织与场地保障也获得多方认可。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兼竞赛服务部部长韩峰介绍,虹桥公园赛场为国际自行车联盟认证场地,“无论是赛道设计、安全防护还是后勤保障,都达到国际一流标准。我们运动员的水平也是世界级的”。同时,赛事前期通过测试赛查漏补缺,结合光明区的密切配合,让正赛获得参赛选手、教练与观众的一致好评——“志愿者很辛苦,氛围特别好”“场地好骑,天公作美没风,特别适合发挥”,成为运动员口中的高频评价。

中国首位自由式小轮车奥运冠军,四川代表团选手邓雅文参赛。

选手失误。

值得关注的是,本场比赛结束后,很多运动员将投入训练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世锦赛。“根据国家级教练评估,相当一部分运动员目前的状态具备世锦赛夺冠能力。”韩峰表示,本场全运会赛事不仅检验了国内自由式小轮车的最高水平,更成为运动员冲击国际赛场的“练兵场”。

随着男女子组决赛落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比赛在深圳光明圆满收官。这场诞生“三首个”荣誉的赛事,不仅为深圳赛区打响全运竞技第一枪,更让世界看到中国自由式小轮车的“世界级实力”。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吴孟菲 /文 赖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