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冻卵,让我在化疗前
抢回当妈妈的权利
“医生,我还能有自己的孩子吗?”
2025年夏天,小珍(化名)攥着乳腺癌确诊报告及BRCA1基因报告冲进诊室时,化疗药物可能损伤卵巢的警告像根刺扎在她心里。这位刚拿下上季度销冠的姑娘,此刻最焦虑的不是即将失去的头发,而是那个“可能永远失去的生育机会”……
图源:图虫创意
“化疗就像一场森林大火。”医生指着超声屏幕上她活跃的卵泡解释“这些‘小泡泡’可能被药物烧毁。冻卵,就是提前把‘种子’存进保险箱。”
看着小珍每天清早8点准时出现在促排监测室,手臂还带着术后留置针的淤青,护士们都偷偷叫她“女超人”。
11天后,化疗开始前72小时,10颗成熟卵子被成功冻存,相当于为她保留了70%的生育机会。
当液氮罐的白雾升起时,小珍突然哭了:“原来科学真的能造‘后悔药’”。
冻卵不是奢侈品,而是女性生育力的“应急预案”。接下来,我们一起科学解锁"冻卵"的奇妙旅程!
02
哪些人该给卵子“上保险”?
冻卵并非想冻就能冻,需具备一定的适应症。
依据2020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发布的《女性生育力保存指南》及我国2021年发布的《女性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专家共识》,推荐女性生育力保存适用人群为以下几类:
诊断为恶性肿瘤,需行性腺毒性治疗的育龄期和育龄前期女性;
良性疾病需行性腺毒性治疗(包括手术)或具有生育力下降高风险的女性(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双侧及复发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遗传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如Turner综合征、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等);
变性人群(出生性别为女性)。
值得一提的是,单纯因为“想晚点生孩子”冻卵,目前国内法律还不允许哦。
因此对于有POI风险的良恶性疾病的年轻女性,进行卵母细胞冷冻还存在管理和法律的限制。
03
这个年龄段冻卵,成功率翻倍!
卵子冷冻并非“什么时候都能冻”,年龄是影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卵巢的美貌与活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流逝,25-35岁是它最灿烂的年华——
这个阶段卵子数量多、质量好,冻存后复苏率超高;
35岁以下冻10-15颗卵子,累积活产率能到85.2%;
35岁后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率飙升,活产率骤降到22.9%。
图源:AI制图
所以啊,有冻卵需求别拖延,黄金期就这十年!
04
冻卵三部曲,全程不神秘
冻卵绝非说走就走的神秘旅程,而是需要做足准备的“科学旅行团”。
⭕身体体检:
查激素六项、AMH(看卵巢库存)、子宫彩超,还要检查甲状腺功能,并排除传染病,相当于给卵子做全套“体检”。
⭕促排卵:
医生根据卵巢状况开出专属药物方案,让多个卵泡一起发育,期间要频繁血检+超声查房,观察卵泡发育节奏。等卵子成熟,就可以取卵了(会麻醉)。
⭕冷冻保存:
优选成熟卵子,瞬间瞬间锁住卵子青春活力,定格最佳状态。
05
冻卵能存多久?
技术上,专业设备保存的卵子几乎能“永久保鲜”,只要实验室正常运转,理论上几十年没问题!但国内规定通常存10年(到期可续存)。
不过要记得:冻卵只是“保存机会”,不是100%能怀孕,胚胎移植的平均临床妊娠率是30%,但总比没机会强!
最后想说,当疾病或现实让生育计划搁浅时,冻卵就像给未来留了扇窗,科学规划总没错。
希望每位姐妹都能以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与幸福。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