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时,三场紧急救援!“双节”小长假,深圳北站暖心守护无间隙

读特新闻记者 刘悦凌 通讯员 马鑫宇 林珍琪 孙歆
10-07 22:54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10月3日至4日,短短18小时里,三场紧急救助在站台、出站口接连上演。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深圳北站客流持续高涨。10月3日至4日,短短18小时里,三场紧急救助在站台、出站口接连进行。

黄昏里,那只攥紧的手

10月3日18时36分,G335次列车的车门刚打开,一股紧张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一位重病老人躺在担架上被抬了下来,家属王女士的声音带着哭腔:“医生说急需呼吸机供氧……”

站台客运员董霄羽迅速用电台呼叫:“8站台紧急情况!转院老人需持续供氧!”几乎同时,身旁的朱文莉已快步跑向楼梯口接应。

“A2口白中胜、张玉曦准备开通绿色通道!王海涛去南通廊接120!”副值班员凌小清一路狂奔一边电台安排。与此同时,站台班长湛文波飞奔而至。随即,“迎春花”服务队员李文豪推着轮椅火速赶到。

当120急救人员推着担架车赶来时,王海涛已在南通廊门口等候指引,一条无缝对接的救援通道迅速形成,大家小心翼翼地将老人转移。

“绿灯亮了!氧气接上了!”当看到呼吸机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据,王女士突然抓住凌小清的手,指甲几乎嵌进他的胳膊:“太谢谢了!”

昼夜间的守护:从眉骨的碘伏到孩童的眼泪

时间倒回3小时前,A1出站口的客流高峰里,“咚”的一声闷响格外刺耳。D7353次列车抵达深圳北站时,站台上旅客张先生被行李箱绊倒,右眉骨瞬间渗出血珠,他捂着伤口,在人潮中十分无助。

“您别动!我马上叫人!”客运员林云快步跑过来,半蹲在地上扶住他,并迅速进行呼叫。3分钟后,值班员朱斌提着医疗箱赶来,他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用棉签蘸取碘伏替张先生擦拭止血。这时,站台机动肖瑞已经领着驻站医生赶到。“伤口有点深,建议去医院缝针。”医生话音刚落,朱斌已拿起手机:“我帮您联系救护车,您放心。”当救护车抵达时,林云还特意找来干净的纸巾,帮张先生擦掉脸上的血迹。

10月4日11时10分,12站台上,一阵孩童的哭声打破了平静。客运员刘媛媛循声望去,只见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急得团团转,孩子的手指被婴儿车夹伤。

“宝宝别怕,阿姨帮你。”刘媛媛蹲下身轻声安慰,同时用电台呼叫支援。“我们马上到!”湛文波回应,他带着骨干杨文波冲向站台。

11时14分,潘杨抱着医疗箱而来,她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为孩子包扎伤口,当最后一圈纱布缠好,孩子的哭声渐渐停止。11时18分,救护车赶到,将孩子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列车穿梭,旅客驶向远方或是踏上归途,那些留在站台上的温暖,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那些为生命护航的动人故事,正随着铁轨不断延伸。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刘悦凌 通讯员 马鑫宇 林珍琪 孙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