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去年的某一天
我和一个朋友(已婚男性)一起吃饭
吃了一个小时
他咳嗽的时间得有五十分钟
想起来在网上看过的一个视频
内容大概是
“哥们,实在不行,你就去检查检查吧”
一个月后
他真带着检查报告来找我了
“无精子症?!”
刚想安慰他
他老婆给他电话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老公,恭喜你,你要当爸爸啦”
无精症能不能当爸?
今天咱们就来说道说道......
年轻力壮小伙结婚两年未育
竟是因为TA!
小正(化名)今年27岁,想要个娃,却迟迟没要上……
他就纳闷了,明明性生活一切正常,夫妻俩也在积极备孕,怎么宝宝就是迟迟不肯来呢?
受挫的他,来到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男科进行检查。
真是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一跳。
医生指了指精液化验单上写满的0,告诉他:
“综合检查结果证明,你的睾丸生精功能已经衰竭,这是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这话让小正彻底崩溃了......
医生询问了小正得知没有青春期后腮腺炎病史,于是开始对小正的身体进行全方位检查。终于找出了罪魁祸首——
Y染色体c区微缺失引起的无精子症!
原来是输在了起跑线上,生来就自带“避孕属性”。
真的就,没可能了吗?
还有救!
取“精”之路正式开启
医生看小正如此年轻,生娃的欲望又是如此的强烈,决定试试这个“求生”法宝——
睾丸显微取精术!
和小正充分沟通后,艰难的取“精”之路就此开启。
只见医生掏出一把利器,二话不说就在小正的“蛋蛋”上切开了一个小口。
紧接着用手术显微镜放大20倍,对小正的蛋蛋开启了一番地毯式搜寻。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医生将这条“可疑”的生精小管给逮出来了。
还没完!
胚胎学家针对这条“生精小管”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地毯式搜寻,终于,在半小时后成功找到了残留的五条精子!
医护人员将这五条精子利用微量精子冷冻技术进行保存,保留住了小正当爸爸的希望。
无精子症什么来头?
无精子症(简称无精症),顾名思义就是指男性精液中找不到精子。根据输送精子管道是否梗阻又可以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1.梗阻性无精子症
“蛋蛋”的功能是正常的,但是输精管道有问题导致“蛋蛋”产生的精子不能排出。
好比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是好的,但是传动系统出了问题,车就无法开动。
2.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蛋蛋”本身的生精功能出现障碍,就算车的“传动系统”再好,“发动机”有问题那也得“玩完”。
解密!“种子”为何神秘消失
1.遗传学因素
有的人生来就与精子无缘。
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表观遗传修饰等遗传因素都会导致无精症。
2.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表现为男性的精索静脉像条蚯蚓,或者呈团状、结节状扩张。
程度较为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可能会出现无精的情况,但大部分患者还是可以治愈的。
3.病毒性腮腺炎
不就是脸上长了个肿包吗?怎么还害了男人的下半身?
这病可不是开玩笑,如果没及时发现,就有可能引起“蛋蛋”的生精上皮发生炎性病变,最终导致无精子症。
4.隐睾
正常的男性有两个“蛋蛋”,左右各一个。
如果只有一边有,或者两边都没有,那可能是还在腹腔中没有“降”下来!
“蛋蛋”在腹腔中容易受到高温的刺激,生精细胞难以存活,导致“蛋蛋”无法正常生出精子。
找到了无精症的“罪魁祸首”。那么问题来了:得了无精症,我还能当爸爸吗?
两大手段
力保当爸希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特殊手段”,让无精症患者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宝宝。
1.睾丸穿刺取精
用一根细针穿刺“蛋蛋”,然后取出少量的组织来寻找“种子”。这种方法针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
2.睾丸显微取精术
全称为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手术。
也就是将“蛋蛋”切开一个小切口,在显微镜下寻找可能存在具有生精功能的曲细精管,再将曲细精管送到显微镜下放大20倍来寻找有没有被遗忘的“种子”。
这种方法针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如睾丸生精障碍的无精子症患者。
据统计,附睾/睾丸穿刺成功获取到精子的概率是远远低于睾丸显微取精术的。
所以,即使睾丸穿刺没有找到精子,也不要放弃,或许睾丸显微取精术才是你的“求生”法宝。
手术取精后会影响性生活吗?
不会!
不论是附睾/睾丸穿刺取精还是显微取精手术,基本不会影响“蛋蛋”的功能,也不影响性生活,手术后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啦。
至于我那位悲喜交加的朋友嘛
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
顺利圆了当父亲的梦
无精症并不可怕
市妇幼生殖医学中心为大家提供了
就诊-取精手术-试管助孕-生育
“一条龙”服务
助力每一位想当宝爸宝妈的人
早日圆梦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袁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