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跨境协作新范式:和睦家药剂师如何从 “抓药人” 变身肿瘤患者安全守护者?

深圳特区报 张敬媛 谢欣如
08-01 11:53
摘要

一座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医疗跨境协作高地,正由和睦家亲手搭建

2025 年初,辽宁一位肿瘤患者跨越两千公里 “打飞的” 赶赴深圳求医的新闻,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场跨越山海的寻医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的深度实践,更彰显着和睦家作为跨境医疗先行者的强大整合能力。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一座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医疗跨境协作高地,正由和睦家亲手搭建。

跨境破壁:让肿瘤新药跨越地域鸿沟

“港澳药械通” 政策实施以来,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始终走在跨境医疗创新的前沿。2025 年 1 月,这里开出的全球首创新药芦可替尼(治疗白癜风)已惠及超百名患者,而更让肿瘤患者振奋的,是另一款通过该政策引进的肿瘤创新药曲美木单抗。

“以前内地患者想用上这款药,要么花高价找非正规渠道,要么托人赴港代购,药价翻几番不说,药品保存、运输环节的风险更让人揪心。” 身兼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药剂科主任与香港综合肿瘤中心药剂科主任的石莹,对肿瘤患者的用药困境感同身受。作为 “港澳药械通” 项目申请的核心推动者,她带领团队建立了严苛的新药筛选机制:“安全、有效、性价比,这三个标准对肿瘤药物尤其重要,因为每一分延误都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和睦家的领先之处,不仅在于率先引进新药,更在于建立了 “提前储备 + 精准对接” 的跨境用药体系。针对曲美木单抗这类患者急需的肿瘤药物,医院会根据临床需求提前备货,让患者无需为 “药等床” 或 “床等药” 焦虑。“有位晚期肺癌患者得知我们能提供曲美木单抗时,握着我的手说‘终于不用再托人冒险买药了’,那一刻我更明白,我们引进的不只是药品,更是希望。” 石莹的话语里,藏着跨境医疗最温暖的底色。

这种对肿瘤患者需求的敏锐捕捉与快速响应,让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中脱颖而出。截至目前,通过 “港澳药械通” 引进的肿瘤相关药物已帮助上百位患者延续治疗希望,成为政策落地最具成效的医疗机构之一。

双城联动:构建肿瘤医疗的 “生命快线”

石莹的 “双城记”,是和睦家跨境肿瘤医疗体系的生动注脚。16 岁赴英深造、曾任英国私立医院药剂科主任的她,2019 年回国后便锚定深港医疗融合的机遇。如今,她每天穿梭于深圳与香港的诊室、药房之间,用专业搭建起肿瘤治疗的 “跨境桥梁”。

“香港的肿瘤新药审批几乎与国际同步,美国 FDA 刚获批的药,最快一个月就能在香港用上。” 石莹的职业优势在此凸显:通过她的联动,内地肿瘤患者若急需某款未获批新药,要么通过 “港澳药械通” 在深圳直接使用,要么被精准转诊至香港综合肿瘤中心,“有位深圳患者需要一款靶向药,我们当天就确认香港有药,同步整理好病历资料,患者第二天抵港就能用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种双向流动的跨境优势,正是和睦家领先于同行的核心竞争力。石莹团队不仅将香港的肿瘤新药资源引入内地,还把内地优质的创新药推荐给香港医生。“有款治疗肺癌的国产靶向药,疗效与国际接轨但价格更优,经我们介绍后,已有香港患者通过正规渠道受益。” 她说,“肿瘤治疗没有地域边界,好药就该让两地患者都能用得上。”

在和睦家的体系里,这种 “双城联动” 早已超越个人行为,形成标准化流程:从患者病情评估、新药匹配,到跨境转诊协调、治疗方案衔接,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跟进。无论是肿瘤术后康复方案的调整,还是精准化疗和靶向药的协同使用,深港两地的医疗团队都能通过这套机制高效协作,让患者在跨境治疗中感受不到 “时差”。

这种模式恰恰契合了和睦家的创立初衷 —— 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端医疗服务。如今,通过石莹这样的 “跨境医疗人才”,医院已构建起覆盖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链条跨境服务体系,成为大湾区肿瘤患者心中的 “生命驿站”。

专业蜕变:从 “抓药人” 到肿瘤治疗的 “安全中枢”

在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的药房,药剂师的工作早已不是 “按方抓药” 那么简单。石莹带领团队建立的 “全流程药学管理体系”,让药剂师成为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 “安全守门人”。

“肿瘤药物的剂量误差可能就是生死之别。” 石莹强调,医院实行 100% 处方审核制度,每一张肿瘤处方都要经过药剂师的专业把关:药物搭配是否冲突?剂量是否符合患者体重与肝肾功能?与放疗、免疫治疗的时间窗是否匹配?一旦发现问题,会立即与医生沟通调整。有次在一位肺癌患者的处方中,药剂师发现某款靶向药与抗凝血药存在潜在风险较大,药剂师与医生沟通并二次评估用药风险,替换了药物,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风险。

这种专业守护延伸至患者用药的每一个细节。考虑到肿瘤患者常因治疗副作用记不清用药规范,团队设计了图文并茂的 “患教卡片”,详细标注靶向药的服用时间、免疫针剂的保存方法,甚至附带饮食禁忌提示。“有位阿姨化疗后呕吐严重,药师发药时沟通才发现并提醒患者不要等到呕吐后才吃药,而应该在感到恶心时就立即服药。” 石莹说,这种人文关怀,是和睦家药学服务的温度所在。

更关键的是,药剂师已成为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每周的肿瘤病例讨论会上,石莹和团队会从药学角度提出建议:“这款免疫药与患者正在使用的降压药可能有相互作用,建议调整用药顺序”“根据最新临床数据,这个剂量对亚洲患者更安全”…… 这些专业意见,让治疗方案更精准、更安全。

“肿瘤治疗进入精准时代,药剂师必须从‘药品提供者’转型为‘治疗决策者之一’。” 石莹的理念正在落地生根。她带领团队建立了供药剂科内部参考的国际肿瘤新药数据库,实时追踪全球最新研究成果,确保医生能第一时间获取用药依据;同时定期开展跨境药学交流,将香港的肿瘤用药经验引入内地临床。这种专业深度,让和睦家的肿瘤药学服务始终走在行业前沿。

从辽宁患者 “打飞的” 求医,到深港肿瘤资源的无缝衔接;从 “港澳药械通” 的率先实践,到药剂师角色的专业蜕变,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以石莹团队为支点,构建起医药跨境协作的 “新范式”。在这里,“跨境” 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是打破壁垒的医疗创新;“肿瘤” 不再是绝望的代名词,而是凝聚专业力量的攻坚战场。

正如石莹所说:“对肿瘤患者而言,最好的药物是‘及时’,最好的治疗是‘放心’。” 而和睦家正在做的,就是让这份 “及时” 与 “放心”,跨越山海,触手可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的浪潮中,这样的实践无疑为跨境医疗写下了最动人的注脚 —— 以患者为中心,以专业为桥梁,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守护。

(受访医院供图)

编辑 谢欣如  二审  玄伟东 三审  吴向阳


(作者:深圳特区报 张敬媛 谢欣如)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