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探索“医院+企业+资本+园区”全链条协作创新范式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06-30 17: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医企向未来”医企创新培育计划对接会(康复专科)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成功举办,来自医疗机构、高校院所、创新企业及投资机构的12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康复医学从临床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创新路径。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起,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公室和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链党委联合主办。

启动仪式

签约破冰:构建全链条协作新模式

会议伊始即迎来两项重磅签约,展现了深圳在康复器械产业化方面的创新协作模式。

在首轮签约中,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副院长林东晓代表院方,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安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瑞意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深圳立科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益诚(深圳)控股科技有限公司五家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聚焦康复器械联合研发与临床转化。

紧接着进行的第二轮签约更具里程碑意义—— 龙岗中心医院、国宇智能制造、深科港创投、湾区未来科技园四方共同启动“步行康复机器人”医疗转化项目落地。该项目作为深圳首个实现“医(医院)-工(企业)-资(资本)-园(产业园)”全流程深度协作的创新型医疗器械,曾获龙岗中心医院医工创新大赛第二名,并纳入由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起的市“金种子”创业计划。

此次签约标志着深圳在医工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破解医疗科技产业化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医院+企业+资本+园区”全链条协作创新范式。

前沿分享:共话康复领域创新与痛点

签约仪式后,来自学界、医院及企业的专家围绕康复领域的技术创新、临床需求和产业化挑战展开了深度分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黄东锋教授以《脑科学、人工智能与康复的融合创新》为题,解析全球健康生态的湾区实践路径,提出“脑机接口+康复机器人”技术融合新范式。

龙岗中心医院康复科吕政主任分享《基于交互抑制理论的康复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神经功能重建技术提升康复效率。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王玉龙教授聚焦《医疗照护产业化的探索及其实践》,提出了居家康复服务标准化方案。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韩龙副院长结合医疗场景案例,阐述了人工智能在康复评估与治疗中的精准应用。

企业界代表从产业化视角进行了深度对话。国宇智能制造总经理刘宇涛剖析了医工融合如何驱动产品迭代升级。智林机器人科技总经理李瑞鹏现场演示了智能制造对提升康复设备效能的作用。深天使母基金总经理江智锋则着重强调了“耐心资本”对早期医疗创新项目的培育价值。他指出,医疗创新具有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需要能够陪伴项目成长的“耐心资本”进行长期支持,呼吁建立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生态,为源头创新提供更坚实的金融后盾。湾区未来科技园运营总监周潇潇介绍了园区打造集研发加速、中试转化、产业孵化、资本对接、政策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体系。

活动现场

会场外同步设立了康复成果展区,集中展示了多项创新产品,为与会者提供了技术交流与产业对接的平台。

活动现场

作为“医企向未来”系列活动的第六场(康复专科专场),该计划此前已聚焦骨科、泌尿外科、整形烧伤、皮肤医美、AI药械五大专科领域成功举办对接会,累计吸引超1000人次参与,促成多项医工合作签约。本次康复专场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丰富了该计划的内涵。未来,该计划将持续深化“需求牵引-协同创新-产业转化”的生态闭环,依托深圳市“20+8”产业集群战略(以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为核心),推动包括康复领域在内的多学科“深圳方案”加速走向全球市场。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