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篮亚洲杯在深圳激战正酣。首轮轻取印尼的中国女篮今晚将对阵小组最强对手韩国队。
即便你是体育迷,也会被今年深圳承办的各种“亚洲杯”弄得眼花缭乱。
如果说2月份在深圳举办的U20男足亚洲杯、男篮亚洲杯预选赛和国际乒联-亚乒联盟亚洲杯,是深圳体坛的“亚洲杯帽子戏法”,那么7月份的女篮亚洲杯,则把“亚洲杯帽子戏法”升级成“亚洲杯大四喜”。而分居寒假、暑假的四个亚洲杯,给深圳带来的文旅消费和流量,是无法精确测算但一定成绩喜人的。
▲7月13日,中国队首战印尼的比赛中,小将张子宇(左)初露锋芒。新华社发
7月的深圳,骄阳似火,整座城市沉浸在一场顶级篮球盛宴的热烈氛围之中——2025FIBA女篮亚洲杯在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盛大举行。这不仅是亚洲女篮顶尖强队的巅峰对决,更是深圳向世界展示城市魅力与体育活力的绝佳舞台。
顶级赛事体验
为了确保女篮亚洲杯的顺利举办,深圳全市上下齐心协力,进行了精心筹备。赛事主场馆——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已在首轮赛事中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深圳市体育产业集团赛演培训部部长、深圳市体育中心副总经理刘彤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从场地筹备到赛事服务保障,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我们根据国家队以及各参赛队伍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比赛环境。”
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主馆和副馆同时承担比赛任务,主馆承办包括中国女篮在内的八支队伍的A级别比赛,这里设有固定座位1.6万个,气势恢宏;副馆则进行八支队伍参加的B级别比赛,设座位2400个。场馆内还建有热身馆及训练场,能够保障赛事热身与多场比赛同步进行,让运动员们的热身与赛场拼搏节奏无缝衔接。
作为国内首个同时具备“开合屋盖”与“可折叠移动式斗屏”系统的大型综合体育馆,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硬件设施堪称一流。馆内采用伸缩座椅及低区看台设计,并设置了无障碍座位及陪护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功能房配置齐全,人员配置专业高效,场地运营能力达到了承接世界顶级篮球赛事的标准。自焕新升级以来,这里已成功承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2025FIBA亚洲杯预选赛等多项大型文体赛演活动,此次承办女篮亚洲杯,在驾轻就熟的同时,也是对该场馆的又一次实战考验。
在赛事保障方面,深圳从交通、安保、餐饮到住宿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周密部署。比赛期间,场馆周边的交通疏导工作有条不紊,确保观众能够顺利抵达赛场;安保人员坚守岗位,为赛事的安全有序进行保驾护航;周边餐饮商家也纷纷推出特色美食和优惠活动,满足来自各地球迷的味蕾需求;住宿方面,赛事组委会与周边酒店合作,推出购票享酒店住宿优惠等福利,让球迷们在观赛之余,能够舒适便捷地享受深圳之旅。
▲球迷早早来到深圳体育馆有序进场。主办方供图
作为全国知名的“志愿者之城”,深圳拥有超过400万的注册志愿者,平均每5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深圳志愿者团队曾以专业、热情的服务圆满完成了众多重大国际赛事的保障任务。在本次女篮亚洲杯的志愿者服务上,深圳也做足了功夫。经过严格选拔,348名全程服务志愿者和408名轮换志愿者为赛事提供服务。其中有113名志愿者具备流利的英语沟通能力,能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官员、媒体记者和观众提供无障碍的服务,确保赛事的国际化交流顺畅。
第二次参与大型赛事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小冯告诉记者:“去年我在这里服务了羽毛球大师赛。这次女篮亚洲杯再次落户深圳,充分展现了咱们深圳的实力和魅力。能再次参与其中,我倍感荣幸。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展现深圳志愿者的风采。”
主场上座率爆满
比赛日的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宛如一座激情四溢的篮球殿堂。尤其是主队中国女篮13日的首场比赛,可容纳1.6万名观众的深圳体育馆内几乎座无虚席,观众们手持国旗和助威道具,早早地来到现场,等待着比赛的开始。
▲7月13日,中国女篮与印尼队比赛现场。视觉中国供图
“我是中国女篮的忠实球迷,非常喜欢看她们的比赛,这次在家门口举办这么重要的比赛,说什么也不能错过。”42岁的市民周先生在看台上对记者激动地说道,他的脸颊画着鲜红的国旗,手中挥舞着印有中国女篮队员头像的扇子,眼神中充满了兴奋与期待。
随着比赛的进行,现场气氛被一次次推向高潮。每当中国女篮队员完成一次精彩的进攻或防守,全场观众都会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中国女篮,加油!”“防守!防守!”的呐喊声此起彼伏,整齐划一的声浪仿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助力着女篮姑娘们在赛场上拼搏奋进。暂停间隙,球迷们伴随音乐高举双手舞动,掀起的人浪如海洋奔涌,将主场气势推向顶峰。
除了现场观赛,赛事的线上关注度也居高不下。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女篮亚洲杯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网友们纷纷通过直播观看比赛,为中国女篮加油助威,分享自己的观赛感受。许多无法亲临现场的球迷,也通过线上互动的方式,参与到这场篮球盛宴中来,形成了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热烈氛围。
据了解,本次女篮亚洲杯的票房成绩十分亮眼。赛事组委会推出的多种票务套餐,满足了不同球迷群体的需求。门票定价亲民,最低仅售80元一张。从小组赛到淘汰赛,门票销售一路火爆。这不仅反映了球迷们对女篮赛事的热爱,也彰显了深圳这座城市强大的体育消费活力。
球迷看球、逛景区
女篮亚洲杯的举办,如同一场强劲的东风,有力地推动了深圳文体旅消费的蓬勃发展。
赛事期间,大量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球迷汇聚深圳。他们在观赛之余,也开启了一场深圳文化旅游之旅。世界之窗、欢乐谷、锦绣中华民俗村、东门老街、海上世界等知名景点,随处可见身着篮球主题服装的球迷身影。
来自湖南衡阳的球迷王磊和女友特意请假来深圳观赛,他们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11日就到深圳了,买了13日和15日两场中国队小组赛的门票。中国队第一场赢得太漂亮了!今天一早就去世界之窗打卡,这里的微缩景观太震撼了!”王磊兴奋地说,手里还拿着印有女篮队员卡通形象的纪念水杯,“晚上打算去东门老街尝尝深圳的特色小吃,明天去欢乐谷玩一天,晚上再去看中国队和韩国队的比赛。这次深圳之行既能享受精彩的比赛,还能吃喝玩乐,体验当地文化,非常值得!”
从广州来的球迷李娜是一名大学生,正值暑假期间,她和同学组团来深圳观赛。“我们几个都是校篮球队的,特别崇拜中国女篮的姐姐们。这次不仅来看比赛,还计划在深圳好好玩几天。昨天去了锦绣中华,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魅力,我们买了好多篮球周边,有杨力维的球衣、张子宇的球星卡,还入手了一个深圳特色的篮球造型文创摆件,打算回去送给队友做纪念。”
场馆周边的餐饮消费更是呈现出火爆景象。尤其是与深圳市体育中心仅一街之隔的八卦一路美食街,人流量增长明显。用餐高峰期,多家餐馆门前都排起了长队。“这两天,我们店里的客流量比平时多了不少,尤其是中国队的比赛日晚上,很多球迷赛前和赛后都会来这里聚餐。”一家主打广东特色菜的餐馆老板张先生笑着说。
赛事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篮球爱好者齐聚深圳。赛事组委会积极推动文体旅融合,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和福利,刺激消费增长。
在票务方面,i深体票务平台发放减免优惠券,吸引观众购票观赛。同时,推出盲盒优惠加购、酒店套票等活动。
赛事期间,球迷凭票根可在园岭街道八卦一路美食街20家餐饮店及深圳7家酒店享专属最低5.5折优惠。赛事方还推出官方赛事周边,如毛绒玩偶盲盒、冰箱贴、篮球挂件等,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售卖,满足球迷的收藏需求。线上,“深圳体育风尚”小红书官方店铺预售周边享全场8折优惠;线下,在深圳市体育中心南广场售卖点,满98元赠送冰箱贴、满168元赠送篮球挂件等活动也吸引了众多球迷消费。
这些举措不仅让球迷享受到实惠,更带动了深圳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的消费热潮,实现体育赛事与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
办好亚洲杯,备战十五运
此次承办2025FIBA女篮亚洲杯,对于深圳来说,也是一次宝贵的练兵机会,为即将到来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积累了丰富经验。
从赛事组织、场馆运营到服务保障、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深圳在承办女篮亚洲杯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和探索。通过与国际篮联的密切合作,学习借鉴国际顶级赛事的办赛标准和管理模式,深圳在赛事组织水平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场馆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的增强、城市综合保障能力的提高,都将为十五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坚实基础。
赛事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承办女篮亚洲杯,让我们更加明确了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把在本次赛事中积累的好做法、好经验运用到十五运会的筹备工作中,努力为全国人民奉献一届精彩、难忘的体育盛会。”
同时,女篮亚洲杯的举办也在深圳掀起了一股全民健身的热潮。赛事的影响力激发了广大市民对篮球运动的热爱,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篮球场,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这股全民健身的热潮,不仅有助于提升市民的身体素质,也为深圳厚植了体育根基,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十五运会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强大的群众力量。
2025FIBA女篮亚洲杯在深圳的盛大举行,是一场篮球的狂欢,是一次城市的盛会,更是深圳迈向国际体育名城征程中的重要一步。中国女篮在赛场上的拼搏奋进,各国强队的精彩角逐,深圳在赛事筹备和保障方面的全力以赴,球迷们的热情参与,以及赛事对城市文体旅消费的强劲带动,都将成为这座城市发展历程中的宝贵财富。
随着赛事的深入进行,深圳将继续为世界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篮球盛宴,中国女篮也将在这片充满激情的土地上,向着卫冕冠军的目标奋勇前行,书写属于她们的荣耀篇章。
与此同时,深圳将以此次赛事为契机,继续积累宝贵的办赛经验,为迎接十五运会的到来做足准备,向着更高的目标扬帆起航。
▲晶报2月21日版面。
▶2月19-23日 | 第34届国际乒联-亚乒联盟亚洲杯
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龙岗)
▶2月20日 | 2025男篮亚洲杯预选赛
深圳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福田)
▶2月12日-3月1日 | U20男足亚洲杯
深圳足球青训基地中心球场(光明)
宝安体育中心
龙华文体中心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