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深圳速度”:规模牧场单产跻身全球第一阵营 伊利菌落总数进入“千位数时代”

深圳特区报 丁薇
07-14 16:51
摘要

从奶牛的良种繁育、精准饲喂,到智慧牧场的数字化管理,伊利集团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7月13日,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发布的《中国奶业战略研究报告2025》显示,中国奶业用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与奶业发达国家之间上百年的差距,在奶牛单产、原奶品质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这场“国奶振兴”的征程中,伊利集团使用的原奶菌落总数更是远优于欧盟标准,标志着中国奶业的划时代进步。

《报告》指出,2000年中国奶牛年单产仅约2.6吨,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通过种业创新和智慧牧场建设,2024年中国规模牧场单产达10.9吨,成功跻身全球第一阵营。业内人士表示:“这相当于用二十年走完发达国家百年的产业化进程,堪称中国现代农业领域的‘深圳速度’。”

从奶牛的良种繁育、精准饲喂,到智慧牧场的数字化管理,中国奶业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行业龙头伊利集团为例,其打造的“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奶牛养殖的全过程,实现了从“经验养牛”到“数据养牛”的革命性转变。这种以科技驱动的精益管理,正是奶源品质实现飞跃的核心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伊利作为中国奶业的龙头企业,其使用的原奶的蛋白质、脂肪、菌落总数、体细胞等核心指标均远远优于欧盟标准。2023年和2024年,伊利原奶连续两年实现菌落总数平均值远低于1万CFU/mL(欧盟限定:≤10万CFU/mL),进入“千位数时代”,可见伊利原奶的这一指标远远优于欧盟标准。如果将伊利2024年的原奶核心指标放在奶业发达国家的原奶计价体系进行评估,会被评定为最高等级。

伊利集团的这一成就,不仅是产业升级的体现,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从“喝不到”到“有得喝”,再到“喝得好”,中国奶业的发展见证了国家从落后到追赶,再到领先的全过程。如今,中国奶业已经站上了发展的新起点,形成了“国奶自信”,把奶瓶子牢牢握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

中国奶业的快速发展和品质提升,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国家实力增强的缩影。在伊利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中国奶业正持续发光发热,不仅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全球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伊利原奶菌落总数进入“千位数时代”,我们书写的不仅是行业标准,更是一个农业大国的质量宣言。

(本文图片由受访企业提供)

编辑  谢欣如  二审  玄伟东  三审  朱海燕


(作者:深圳特区报 丁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