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林,现任深圳环水集团党群工作部职员,曾获环水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突击队员”等荣誉。2024年7月,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的工作部署,他怀揣着对农村的深厚情感与振兴乡村的坚定信念,主动请缨来到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助力乡村振兴。
吴东林在田间地头与农户探讨麻叶种植与养护技术
自新一轮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他兼任驻两英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副队长、高堂社区第一书记,始终坚定对党的信仰,勇于担当作为,着力解决当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年轻党员干部的赤诚与奉献,阶段性交出了一份“组织认可、群众满意、成效显著”的乡村振兴答卷。
筑牢防止返贫底线,当好振兴“安全员”
吴东林将防止返贫、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精准施策,筑牢根基。期间全面梳理全镇原建档立卡户1068户4513人基础信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通过数据比对、走访排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实行“一对一”挂牌联系,动态更新重点监测户台账。精准落实帮扶救助政策,开展系列慰问行动。截至2025年2月,原纳入重点监测的6户21人已全部通过风险消除验收,成功退出监测清单。
帮扶期间积极协助推进撂荒地复耕工作,推动仙新村垦造水田项目通过市级验收,新增连片水田206亩,打造“荒地变良田”的“藏粮于地”样板。进一步推动帮扶单位党组织与高堂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探索建立“双向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建”的联建联创机制。促成在高堂学校建设“深水林”,打造乡村绿美示范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赋能全镇帮扶工作。
聚焦民生产业发展,当好富民“实干家”
吴东林积极对接资源,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现“强村”与“富民”有机融合。在镇党委支持和工作队努力下,全力推动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两英镇水系生产、生活、生态整治工程开工建设。项目按照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六水共治”的工作思路,结合两英镇耕地复耕复种、生态修复和防洪排涝需求,对当地总长约10.88km的五段沟渠的河流水系进行河道堤岸整治、岸线景观优化。项目建成后,将惠及禾皋等8个村(社区)7万多人,保障1300亩耕地排灌用水需求,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他积极推进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专项资金出资200万元建设的高堂社区农贸市场顺利落地。该项目占地面积2.1亩,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设置25个摊位和19间商铺。力争建造一个含“深”量高、干净整洁、经营有序、可知可感可及的农贸交易市场,让当地村居百姓的“菜篮子”真正拎出幸福感,鼓起社区集体经济的“钱袋子”。
为充分发挥高堂社区资源禀赋优势,推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潮南区工作队和两英镇人民政府共同出资536万元建设高堂食用菌种植项目高效运营。项目引进20个专业食用菌种植集装箱(数字化可移动智能出菇设备),配备温度、湿度等自动化控制系统,场地平整并配套排灌、保鲜冷库、临时办公用房及用电设备等设施。创新探索“政府出资、集体出地、比例分红”运营模式和分配机制,统筹镇、村、组三级集体资产资源,串联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端口,预计每年能为两英镇政府增加非税收入近30万元,为高堂社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超40万元。
积极参与高堂社区的两英镇粮食购销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370.91万元,拟建设占地7.85亩的粮食加工基地及4亩的粮食购销中心,旨在服务全区粮食生产,促进农户增收。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当好家园“美容师”
吴东林深知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核心,积极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和治理模式创新。依托党员“包片联户”机制,在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以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下功夫,做实做细惠民实事,推动现行乡村治理体系取得更大成效、覆盖更广范围。
携手村“两委”班子,疏解高堂社区乡村振兴“堵点、难点”。协助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深化乡村绿美生态建设。完成《两英镇高堂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试点行动方案(试行)》《两英镇高堂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计划》编制工作,细化工作举措,强化责任落实,助力人居环境提升。在主次道路实施“见缝插绿”,对闲置空地推进“两绿化”(应绿尽绿、见缝插绿)。同时积极推广《两英镇乡村治理经验复制推广方案》,将党员包片联户、“门前三包”“四小园”建设、乡村治理积分制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快速推广覆盖至高堂社区千家万户,提升治理效能。
吴东林以青春之我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在防返贫监测、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的广阔天地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扎根基层、勇挑重担、善作善成,用实实在在的项目成果和治理成效,为两英镇的乡村振兴画卷增添了亮丽色彩,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党员的蓬勃朝气、过硬本领与实干担当。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