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博会10号馆,随着“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响起,在红色展台上出现三名年轻人,带领三个小机器人打起了咏春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体感机器人其独特的感应技术和智能交互功能,让人们在与机器人互动时获得前所未有的乐趣,一下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助威。
“功夫”机器人出自在深圳创业10年的深圳市工匠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工匠社),这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消费级与装备级互动机器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工匠社联合创始人、CTO关健泳在展馆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深圳营商环境好,天时地利人和,是机器人产业创业的乐土!”
两小时就获得天使轮融资
“我在佛山出生、成长,曾是人们眼中的‘富二代’。”关健泳笑说。他的家族成员企业的生意主要是做房地产、酒店、建材等。2015年,27岁的关健泳感受到房地产行业在不停地冲击高峰,深知经济周期无法避免,因此焦虑家族企业的长期发展,他想劝在做工程生意的家人做好转型布局,但是家人不怎么听,还是按惯性思维走。于是,他一个人来到了深圳,想闯出一条新路。
为什么来深圳创业?关健泳说:“当时我觉得,深圳自由开放包容,做事不受束缚。”作为一名创业者,关健泳因家族熏陶,对市场比较敏感。“产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就有市场,我以前比较喜欢玩各种游戏,想做一个搏击型机器人。”
关健泳认为,投资一定要有回报、有利润,才可以进行。这个赛道究竟对不对?他和小伙伴们想到海外的一个平台众筹试水。没想到,项目得到认可,一下子众筹到30万美金。关健泳说:“当时跟我们一起众筹的有大疆,他们是第一名,我们是第二名。”
众筹成功意味着市场前景广阔。关健泳说,工匠社第一位天使投资人是沸腾创投的谢一锋,他在一次创业大赛上遇到包括工匠社法人代表招俊健在内的初创团队。大赛结束后,谢一锋立即约见了招俊健,通过两个小时的简短谈话,谢一锋决定投资这几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因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创业者吃苦耐劳的精神,本着成人达己的理念,决定投资25万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匠社初创团队入驻到由谢一锋联合创立的前海厚德孵化器。
“深圳有着得天创厚的创投土壤,只要项目项目好,就不愁没投资。”关健泳感叹。如今,工匠社已经融资到B十轮,股东包括深创投、腾讯、光大控股、火山石资本、九合、黑蚁资本、 合鲸资本等。
据悉,深圳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目前,深圳已构筑覆盖天使期、早中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接续投资体系。其中,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累计支持了8000多个产业项目,培育出大批知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数百家上市公司。
半天就找到机器人样品所需零件
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创新,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从资金支持到应用场景开放,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扶持,使得企业如虎添翼。刚创业时,关健泳和4名小伙伴的搏击机器人项目,得到了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20万创业补贴。经过半年日以继日的研发,他们把机器人设计出来了。此时,要吸引投资,必须要制做一个机器人样品。
“只用了半天时间,我们就找到组装机器人样品所需零件。”关健泳说。当时,他拿着零件清单,打了半天电话,组建机器人样品所需的数十种零部件,就全部在深圳及深圳周边的工厂找到了。
“深圳拥有全球最完善的硬件供应链。”关健泳说:“深圳在硬件创新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的齐全和电子制造基础强大。深圳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产品制造中心,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伺服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组件,都能在本地快速匹配,大幅降低研发成本。这使得深圳在硬件创新和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经过10年历练,工匠社的发展已走上正轨,实现了收支平衡。工匠社把50%的利润用于研发,目前已成为机器人运动系统、高效信息传输技术、与多模态人机交互领域的研发先锋。关健泳说:“深圳让企业时刻感受到法治环境公平公正,对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也强劲有力,让企业安心创新。”
展望未来,关健泳表示,深圳的市场优势也非常明显。这里不仅有广阔的本地市场,还能够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快速拓展国内外市场。“我相信,在工匠社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明天会更好!”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李斌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