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湾区健康“智”选 宝安区“10分钟社康圈”更充实 家庭医生服务触手可及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孙玉立 文/图
05-19 07:5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更让家庭医生的健康管理价值得到彰显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深圳市宝安区的社康家庭医生服务正以其卓越的专业能力、国际化的服务标准和智慧化的创新实践,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守护。在这里,社康家庭医生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居民健康旅程中的亲密伙伴和生活守护者。

目前,宝安区已拥有220家社康机构(数量全市最多),覆盖10个街道的124个社区,包括3家社区医院,“10分钟社康圈”更充实,家庭医生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具体可感、触手可及。

“首诊在社康”已成为越来越多宝安人的共识,2024年,宝安区社康全科门诊人次达到1183.58万人次,占区属医院比例超过52%,今年,这一比例也将进一步增长。

5月19日,深圳市首个个性化付费家庭医生服务包“宝安心脏健康守护卡”正式推出,为居民提供上门健康指导、心血管全科专科联合会诊等多元化服务。

全科医生上门为居民送服务。

扩容提质,220家社康机构覆盖124个社区

自1996年广东省第一家社康机构在宝安成立以来,社康家庭医生便在守护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路上开始努力探索。三十年来,在宝安区委区政府大力保障业务用房和设备标准化配置下,宝安区社康机构已由当初的“初出茅庐的穷小子”实现了华丽变身,稳步推动社康扩容提质。

医务人员素质实现大飞跃,本科以上医生占比94.9%,全科医生占比83.6%。目前,宝安区220家社康机构覆盖124个社区。

在宝安区中心医院航城社区医院,市民林女士感慨道:“以前生病总是往大医院跑,现在小病小痛在社区医院就能解决,既方便又省心。”作为深圳市首家社区医院,航城社区医院不仅提供社康机构的常规服务,还设有24小时急诊、犬伤门诊、常态化专家门诊、口腔门诊、中医馆及100张病床的住院服务,是深圳市功能最齐全的社区医院之一。

家住沙井街道的80岁陆伯患有多种疾病,家门口的上星星城社康中心是他坚实的“医”靠,签约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金牌医生,他享受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更专业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依托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团队及廖品正国医大师工作室,该社康中心运用中西医眼科技术解决陆伯的眼科问题。智能化中药煎药和配送系统,最快在6分钟内将煎好的中药通过无人机配送至居民家中。考虑陆伯和老伴高龄及常常健忘,家庭医生还给他们安排了认知筛查和训练。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无人机配送药品。

家庭医生是陆伯一家人的“健康的守门人”,陆伯女儿因为心梗由其家庭医生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转诊到医院专科接受治疗,康复良好,并拨打12345热线表扬。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首诊在社康”已成为越来越多宝安人的习惯。为给居民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在全国率先搭建了社区质控中心体系、“领创—领智—领技人才体系”和首席全科专家体系,开展社康全员三基培训考核同时又注重培养个人亚专长。持续推动各医疗集团远程支持体系扩容,包括影像、检验、心电、审方、会诊、消毒供应等。建立居民慢病管理中心和体重管理中心,共同管理居民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呼吸、睡眠等健康指标,让“10分钟社康圈”更充实,社区健康服务网织得更密,市民看病更加安全。

到今年底,宝安将建成4家社区医院和237家社康机构,形成“社区医院—社康中心—社康站”的立体化、便民化布局。

促医防融合,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在宝安区,医防融合已成为提升健康服务品质的重要路径。燕罗街道的颐年社区医院是一家建在养老院内的社区医院,为老年人提供了集医疗、养老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而在沙井街道、新桥街道,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则是把医疗与预防工作融合进行,逐步形成防、筛、诊、治、管、康的闭环体系。该院在多个社区启动了居民健康筛查画像工作,2024年慢阻肺筛查1.8万人、阿尔兹海默症脑健康筛查5000余人、儿童自闭症筛查1.6万余人,逐步完善了辖区居民的健康数据库。

宝安区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基本医疗服务为牵引,推动医疗专业技术向健康管理服务转化,为辖区居民带来满满的安全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持续提升,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也显著提高。在全市居民家庭医生满意度调查中,宝安区位列全市第三,松岗社康更是获得全市第一的好成绩,新湖社康、中闽苑社康也分别获得全市第4、第7的好成绩。

深港协作,提升社康国际化水准

“医生问诊特别耐心,在解读报告时,还详细询问我的病史,打消我的顾虑,让我更清楚自身疾病的详情。”“我特意过来谢谢医生,给金牌全科门诊医生送上锦旗!”……这是居民易女士在宝安区人民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就诊的体验。

在深港居民日益紧密的“双向奔赴”中,深圳本地居民、港澳居民及外籍人士也能更便捷享受港式诊疗服务。这得益于宝安区不断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向纵深发展,积极推动深港跨境医疗联合体建设。通过医保和商保结合,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主动化健康管理模式。

宝安区建设了2家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和13家社康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提供便捷的家庭医生服务且支持境外保险直付,不仅实现了大湾区医疗资源的共享与融合,更让家庭医生的健康管理价值得到彰显。为对标国际先进的全科医学理念和服务模式,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发布了《国际化全科服务规范指引》,为居民提供“一人一家庭医生,一人一站式服务”的国际化专业服务。

AI盯健康,智慧化健康体系让居民更有“医”靠

“是不是忘记吃降糖药了?”“最近有没有管住嘴、迈开腿?”……家住宝安区航城街道的张伯是2型糖尿病患者,社康为他配了智能化居家血糖测量设备,家庭医生可以实时掌握他的血糖波动情况,如果血糖出现异常,系统通过APP定时发送短信提醒他,视病情变化建议他转诊到医院专科就诊。

AI盯健康,让居民更有“医”靠。在宝安,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医疗卫生服务场景中落地应用,社康智慧化创新触手可及,通过“宝医数智”等一系列智慧信息化建设项目,逐步完善全流程智慧化就医体验。

随着AI智能辅诊、AI家庭医生、远程审方系统、居家血糖、血压管理中心、听译机器人等智能服务落地,预约挂号“零排队”、智能导诊“秒响应”、电子病历“云存储”、智能居家监测“云守护”、健康干预“精准化”,医院社康数据“一键共享”、远程诊疗“无缝对接”;社康和药店处方流转“线上闭环”等赋予宝安社康新的创新动力。

今年,宝安区人民医院、宝安区中心医院的2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更是实现了放射影像图像与香港专科医生跨境共享,保险客户也可以在香港通过APP实时预约到宝安区所有金牌家庭医生的实时门诊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深圳宝安的社康家庭医生服务正以大湾区融合为契机,以国际化水准为标杆,以智慧化创新为动力,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它以国际化的高标准严要求雕琢出专业且贴心的医疗服务;又凭借智慧化的创新力量打破时空限制,让健康关怀融入每一位居民的生活。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孙玉立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