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82项,全国复制推广104项,连续三年蝉联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一;区内海关备案企业数量突破1.1万家,外贸进出口总值由712亿元升至2024年的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381.57亿美元;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由挂牌前的117.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1.2亿元,实现超六倍增长……
4月27日,以“开放前海、创新前海、活力前海”为主题的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果发布举行。一组亮点成效数据、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以及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招商成果显示,这里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
前海迅速崛起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发展引擎。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开放前海硕果累累
多组数据见证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入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024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进出口占广东自贸试验区72%、占全省将近6%,实际利用外资占广东自贸试验区61%、占全省12%,为广东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活动集中发布一组亮点成效数据。数据显示,前海自由贸易账户累计交易额突破万亿元,与香港发生的跨境收支占比近八成,发放贷款862.7亿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由2015年的994万标准箱增长到2024年的1598.9万标准箱,累计达1.17亿标准箱;上线全国首个内地香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助力在港小微企业成功批核贷款超过1亿港币。
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裁判案件全国最多,深圳国际仲裁院受理案件总争议金额连续3年超千亿元,稳居全球前列;港资企业数8048家,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1450家,其中香港团队943家;深圳·前海e站通线上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4万家,与32个海外合作园区运营商建立合作。
同时,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大力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在全国率先落地港澳居民内地工作免办就业证政策、率先实施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补贴政策,实现26类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便利执业;落地全省首位积分评定外籍技术人才和首位外籍华人博士在华永久居留,通过自贸区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办理“五星卡”数量居广东省自贸区第一。
创新前海生机勃勃
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集中发布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集中发布了“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涵盖了贸易、投资、金融、航运、深港合作、人员往来、数据流动、涉外法治、政务服务等9大领域,充分展现了前海在“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交通运输自由便利、人员往来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流动”发展成效。
这些成果具体包括:推进深港跨境贸易监管规则和检测标准“软联通”;打造“多国集拼(MCC)前海”新物流模式;打造外商投资“一口受理”服务平台;落实“金融支持前海30条”,形成14项全国“首创”“首批”金融创新实践;推进国际船舶登记及配套制度改革;构建高度便利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在前海率先实现“港资港法港仲裁”;建立与国际标准衔接的医院评审认证体系,以及建立以“三维地籍”技术为核心的土地全流程立体化管理机制。
活力前海热情满满
重点项目和重点招商成绩突出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从规则衔接、数据流通、产业集聚、文化建设等方面集中发布了一批重点项目,具体包括:签署《共建国家级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深圳)合作安排》;推动“一线直通、智联监管”改革模式;建立“深圳数据要素流通服务中心·前海”;打造深港数据跨境安全便捷通道;挂牌深圳市域外法律查明和研究中心;建设前海国际人才创新交流中心;深圳“专新特新”专板开板、开源鸿蒙智能物联网创新中心落户、集聚千亿规模私募基金、前海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与发布《支持前海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
其中,国家级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深圳)将开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监管模式涉及商品的创新性风险评估。前海管理局与深圳海关、香港机电工程署签署三方协议,将推动在湾区进出口产品质量监管与风险监测、技术标准建设、创新性课题研究、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贸易监管规则制度“软联通”。
此外,一批近期重点招商成果也迎来发布,包括深港细胞谷、滴滴出行大湾区总部、海信集团项目、法国阳狮集团深圳前海项目、嘉道绿色低碳科技基金(QFLP)、国泰大湾区数码及信息科技创新中心、绿叶医疗外商独资医院,以及英国品诚梅森律师事务所驻深圳代表处、英国英中贸易协会深圳办事处、海洋管理委员会(英国)广东代表处等十大重大招商项目,体现了前海在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产业集群成效。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