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该指数连续第九年对外发布,旨在为自贸区制度创新政策的落地与创新方向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指数得分结果,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上海(临港)、天津、北京、福建厦门、四川成都、广东横琴、重庆进入全国前十名。
记者在会上获悉,本年度指数围绕“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改革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与“法治化环境”五个维度设立指标体系,全国共计22个自贸试验区(57个片区)参与评估。前8名与去年相同;广东横琴跃升至十名以内,排名第9;重庆仍然保持第10位次。新疆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喀什)首次纳入评估范围。
“根据计算结果,全国57个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得分平均值为75.90分。”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代表课题组介绍该成果时指出,广东前海以88.12分、上海浦东以87.86分、广东南沙以87.50分获评前三;从省级排名来看,本年度上海以86.18分排名第一,广东以86.06分位列第二,引领全国自贸试验区发展。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区,沪粤两地制度创新亦是翘楚。位列全国三至十名的有天津、北京、重庆、四川、福建、海南、陕西、江苏。从分区域排名来看,沿边自贸片区平均值为70.56分,沿海自贸片区平均值为79.35分,内陆自贸片区平均值为74.52分,三个区域自贸片区梯度格局明显,所谓“雁阵格局”已经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2023-2024年度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新增聚焦数字化经济、制度型开放、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有关指标。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改革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化环境”等制度创新指数的分项排名中,广东前海和广东南沙两个自贸区同样表现亮眼,均排名前五。
以贸易便利化为例,根据本年度指数结果,“贸易便利化”指标平均分为82.21分,排在前五位的片区分别为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上海(临港)、天津。“2023-2024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呈现三个特点:数字化技术应用广泛,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贸易联动功能日益显现。”符正平分析,广东前海贸易便利化指数以92.44分位居全国第一,主要是其在新兴贸易业态发展、深港贸易规则对接、贸易便利化集成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
符正平表示,指数评价测度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四个渠道,即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自建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文献资料数据库”,实时抓取全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进展与海量数据;每年度各自贸试验区正式渠道报送的材料;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赴各自贸试验区实地走访调研获取的一手材料;来自区域经济、国际贸易、财税金融、政治法律等领域海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之观点与建议。
据了解,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于2015年1月22日挂牌成立,是依托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建设,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为研究对象的广东省重点智库。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