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实体书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书店纷纷倒闭,然而,位于美国芝加哥的神学院合作社书店却脱颖而出,成为全球书店的标杆和爱书人的天堂,被誉为“当代最好的独立书店”。本书作者多伊奇担任书店经理长达10年,这本《总有好书店》聚焦该书店和美国图书市场,以他山之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实体书店成功运营的窗口。
《总有好书店》 [美]杰夫·多伊奇 著 汪畅 译 2025年1月版 译林出版社
神学院书店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作为一家规模不算大的书店,它藏有10万册图书,品种超5万种,其经营不依赖畅销品,而是靠成千上万的单品图书。2019年,书店售出2.8万本书,其中1.7万本为单本销售。在21世纪头十年,尽管销售额增长了27%,但每年仍稳定亏损30万美元。为维持运营,书店尝试销售咖啡、笔记本等非图书商品。2019年,书店转型为以图书销售为使命的非营利书店,从“礼物经济”中获取资金,坚持以文化为中心,将经营视为文化投资。
从商业角度看,图书销售常被认为是艰难且不明智的生意,传统零售模式过分注重效率,忽视了书店的文化价值。21世纪的图书销售模式变得像百货商店,缺乏对书籍的筛选、布置和热情,仅靠图书销售的净利润难以支撑书店运营。杰夫·贝索斯将图书销售变成亏本生意,以吸引顾客购买其他高利润产品,进一步挤压了传统书店的生存空间。
然而,书店的价值远不止于商业层面。支持书店存在的最佳理由就是书店自身。好书店虽然销售图书,但它的主要产品是“浏览的体验”,浏览的好处是一种思想反刍的形式。进入书店,仿佛进入了一个思想充盈的空间。读者在书店中浏览书籍,能沉浸在思想的海洋,获得思想反刍的机会。书店和公共图书馆一样,是开放的机构,免费向公众开放,鼓励读者闲逛和浏览。书店的使命是发现、改进和传播知识,对社会价值观等提出挑战,如同苏格拉底般扰人心绪。书商的热情——对书籍的激情、对阅读体验的激情、对文字文化的激情——是读者的灵感源泉。更重要的是,书商为读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激情传递给孩子、学生、朋友和同事。
然而事实是,美国的图书市场呈现出复杂的态势。2022年3月,亚马逊宣布关闭所有实体书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者表达了这样的一些观点:亚马逊的“书店”是亚马逊产品和技术的展示柜。参与开发亚马逊实体店概念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作者,亚马逊将他们的商店设想为一个“捕蝇草”,可以在其网络中吸引消费者,确保对他们的产品保持终生的忠诚度。
最大的图书销售商本质上并不是书商,这一事实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才能保持使书店变得伟大的效率,同时开发创造性的方式来服务传统上零售书店服务不足的社区?
读者想去书店,而不仅仅是买书。事实上,好书店的产品不是书籍本身,而是大量书籍所创造的浏览体验——花时间浏览所唤起的思想、对话和发现。
根据书中统计,1994年至2019年,美国独立书店数量从约7000家锐减至2500家,但近年来又出现了复苏迹象,2022年美国书商协会会员数量达到2178家,覆盖2593个地点,2023年还新开了200家书店。2019年,美国6045家书店的员工平均收入仅17660美元。在图书销量方面,2024年美国市场图书总销量为7.8亿册,同比增长0.6%,较2021年高峰期有所下降,不同类型图书销量有涨有跌。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书店?从商业逻辑看,营业收入高、门店数量多的书店似乎是好书店,但在网络销售的冲击下,这样的书店寥寥无几。从社会价值角度出发,能提供精心挑选的图书,为读者打造精神思想空间的书店才是好书店,神学院书店便是如此,尽管它面临亏损困境。
在今天的国内,开设好书店也面临巨大挑战。从财力上看,有大量机构具备开设书店的能力,但关键在于缺乏对图书高度热爱且专业的人才。专业的书店人士需要有深厚的阅读基础,能准确判断图书价值,合理展示图书,并根据读者喜好进行推荐。
如果把书店作为一门生意,在现代零售的逻辑下,这无疑不是一门好生意,也很难建立好的商业模式。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大家都需要利用图书以外的业态来补贴书店的运营,即便如此,在很多时候还是亏损的。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只是难以解决。
如果把书店作为一个品牌,基于品牌塑造及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初衷,很多机构都已经在实践了,但大多数仍然是把它作为一个商业化的书店。其实商业化的书店和书店的商业化,其含义并不相同。
《总有好书店》这本书为实体书店的从业者、怀有开书店梦想的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让普通读者更加了解书店背后的故事。它让我们思考,国内的书店虽然很多,但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店却比较少。是曾经存在但已远去,还是尚未到来仍值得期待?在数字化时代,实体书店应如何坚守自身价值,寻找新的发展路径?虽然当下实体书店面临诸多困境,但正如书名所表达的,我们依然期待总有好书店存在,它们不仅是销售图书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的重要空间,承载着人们对知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