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出海,是对外拓展,也是对内赋能 | 人文天地·新阅读

庞溟
01-12 09:13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出海:联想全球化20年实战方法论》 秦朔 刘利平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10月版

“1984年,当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11个创业者,靠着20万元启动资金开始创业时,他们不会想到20年后,能够并购自己的‘偶像’IBM的业务。”2004年,联想是一家以在国内销售个人电脑(PC)为主营业务、年营业额仅为29亿美元的公司,但以三十亿美元收购IBM百亿美元规模的PC业务,毫无疑问成为了联想发展史的转折点和全球化征程的起始点。20年后,联想已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17位,联想已经成长为中国最成功的全球化企业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图景生变、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重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交汇的关键时刻,对越来越多寻求新增长曲线的中国企业来说,“出海”已经从选答题变成必答题。联想避开暗礁、扬帆远航的经验和教训,有多少可以让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联想在深海里抗击风浪的韧性成长史,有多少能够让其他企业复制和重现?本书从战略、并购、治理、文化、产品、IT整合、供应链、市场、合规和ESG等十个方面,以模块化的写作方式总结出十条企业全球化的法则。

以并购这一联想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路径为例,书中指出,联想的收购有三大特点——规模巨大、指向明确、注重整合消化和演进创新。“并购需要勇气,成功的并购需要勇气加能力”,联想收购的几乎所有重要标的,均是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旗下相对薄弱的业务、出现长期亏损的业务部门,这一笔笔重大收购可谓是一次次巨大冒险。但总的来说,联想能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通过整合和注入成本、效率、供应链等方面的竞争力,使“强品牌的弱业务”摆脱困境,重新取得良好盈利能力。

收购只是起点,整合才是关键。收购IMB的PC业务后的整合过程不仅是财务报表的合并,更涉及从产品、品牌到供应链、组织文化等各方面的系统性整合,虽然耗费了整整7年时间,但也成为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经典案例,并使之后对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和IBM的x86服务器业务的收购整合,变得更为顺畅高效。这种战略与执行的背后,实质是把外源增长的并购方式,与消化吸收、做强做优的内涵发展相结合,将国际品牌的相对低效率的业务,通过导入“成本+效率+创新”的新力量,并对多个品牌进行整合优化,变弱为强,最终形成市场优势。

事实上,十个方面和十条法则相互联系、彼此勾连,例如治理、文化、合规、供应链等维度,都和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ESG理念与实践密不可分。正因如此,联想的战略部门在2022年识别公司穿越经济周期可以倚仗的三大支柱时,将ESG与技术创新、服务导向转型并列,以科技创新赋能,积极探索高质量增长新范式,“让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多元包容、环境更可持续发展”。

在笔者看来,这背后正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供应链、研发、市场、销售、服务和品牌等方面的优质资源,结合效率优势、创新优势、科技向善,释放个体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最终经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协同,达致相互包容和相互成就。另一方面,就像歌德的诗句所写的那样,“所有环绕世界的航海者,都会很高兴地从原先出海的港口回家。”目前,联想80%的生产制造、70%的研发人员、60%的员工都布局在中国,可以说,对外拓展也就是对内赋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联想全球化的实战方法论和法则,折射的都是在从“全球卖”到“全球造”、“全球买”、“全球投”的升级中,从“产品输出”到“产能输出”、“品牌输出”、“文化输出”的迭代中,企业如何消弭海外“信息差”、“资源差”、“文化差”、“沟通差”与“运营差”,如何通过“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一步步提升出海的规模与质量,并培育出一批“让每个区域的利益相关者都感受到正向价值”的“根植于中国的全球化企业”。

正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教授在本书推荐序里所说,中国企业要在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的环境中,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结构化变革的过程中,依靠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创新设计和品牌赢得市场,并且未雨绸缪,争取从“卷赢”走向实现共赢。“企业出海,是一场怀抱初心融入世界,服务世界的时光奔赴”。

编辑 秦天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庞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