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一位单亲妈妈因携带四名儿童乘坐高铁被要求补三张票的事件引发热议。这位母亲在主动提出为两名超龄儿童补票后,因还需为第三名未满6周岁的孩子补票而与工作人员产生争执,认为规定“太过冰冷”,与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相悖。
根据中国铁路12306规定,随同成年人乘车的儿童,年满6周岁且未满14周岁的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年满14周岁,应当购买全价票。每一名持票成年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未满6周岁且不单独占用席位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时,超过人数应当购买儿童优惠票。
显然,这位单亲妈妈的诉求是违背铁路部门规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评论区普遍“站规则,谴妈妈”的重要原因,认为“既然有规定就该遵守”。
而且,铁路部门现行的儿童票规定也确有现实考量。一方面,6周岁以下儿童免票政策已体现人文关怀;另一方面,限制免费携带人数也是基于列车运载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合理约束。数据显示,我国高铁日均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若无明确规则,势必影响安全和秩序,影响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毕竟资源不是无限的。
但问题在于,当一位母亲独自携带四名幼童出行时,确实面临现实、心理层面的诸多挑战,算是一种“特殊情况”。而且,母亲已主动为两名超龄儿童补票,说明其并非故意逃避规则。站在她的角度,她可能认为国家免票政策不应因为“家长人数少”就失效。铁路虽有规定,她有她的认知原则,只是二者是错位的。
尽管这位母亲表达上有些情绪激动,但也不能简单定性为“无理取闹”。从更人性化角度来看,这位母亲“一拖四”确有现实困境,可能当时更需要一些规则之外的温暖和体谅。
但问题的真正解决不能依赖“温情”,这也会给铁路人员带来执法困境。更本质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正大力鼓励生育,类似“一拖多”的出行场景将越来越普遍,但现有公共服务体系显然未能跟上这一变化。就像城市公交对婴儿车不够友好、商场缺少多孩家庭便利设施一样。
所以,铁路规则也该动态调整。从1997年以身高1.1米为免票标准,到2010年调整至1.2米以下儿童免票,再到2023年改为按年龄划分,铁路儿童票规则本身就在随社会需求不断优化。在生育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现有规定与多子女家庭的实际需求已出现新的不适应。
这么来看,该母亲“与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相悖”的质疑也无可厚非,恰好指向更深层的政策协同问题。当前生育支持政策多集中在经济补贴、延长产假等领域,而交通出行、公共设施等配套服务尚未同步跟进。铁路作为重要公共服务提供者,其政策调整应当纳入生育支持政策的通盘考量。
比如12306系统可开发“多孩家庭出行申报”功能,通过提前报备实现运力调配与服务需求的动态平衡,提升服务精准度。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就是需要针对痛点出招,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民生福祉。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徐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