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突发晕厥,龙岗南新社区18分钟极速救援开启生命通道 | 小区大件事

读特新闻记者 黄泽霖
04-16 12:09
收录于专题:小区大件事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这场惊心动魄的 “生命接力赛”,生动诠释了社区 “家门口的生命守护” 模式的高效与温暖。

4 月11日下午,深圳市龙岗区南新社区夕阳红活动室里,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命救援紧张上演。81岁的郑女士在休息时突发晕厥,而社区应急体系迅速响应,仅用18分钟就完成了从发现异常到送医治疗的全链条救援,生动诠释了社区“家门口的生命守护”模式的高效与温暖。

龙岗区南新社区夕阳红活动室现场照片。

老人晕厥,1分钟内医生“天降”现场救人

事发当日15时,原本在夕阳红活动室休息的郑女士突然面色苍白、意识模糊,陷入晕厥状态。这一突发状况被南新社区民生微实事夕阳红专职管理人员李海南敏锐察觉,李海南及社工们立即按照标准化应急流程,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机制。一组社工第一时间迅速疏散围观群众,保障空气流通,为郑女士创造良好的急救环境;另一组社工同步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紧急呼叫百门前社区健康服务站的家庭医生杨田娣。

不到一分钟,杨医生便携带急救箱抵达现场,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迅速对郑女士展开初步检查。在判断其晕厥原因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源性晕厥,且发现老人血压偏低后,杨医生果断将其置于头低脚高位以改善脑部供血,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在紧张的救援过程中,社工团队也没停下脚步,他们迅速联系郑女士在龙华区的家属,详细说明情况并取得送医授权。15时20分,急救团队赶到现场,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将郑女士安全转运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经全面检查,郑女士生命体征平稳,留院观察。

“真没想到社区的应急反应如此专业,这下我们子女在外地工作也能安心了。”事后,郑女士家属感激不已。

在社区安心养老,家庭医生“功不可没”

杨田娣全科主治医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日给郑女士进行初步检查过程中,考虑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是现场急救条件有限,发现老人血压偏低后,果断进行应急处置,帮助老人血压回升。同时,通过郑女士随身携带的社保卡,杨医生迅速调取她的电子病历,为急救团队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时我在旁边打牌,听到动静后才知道她(郑女士)昏倒了。”4月15日,88岁的陈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场面“忙而不乱”,社工不仅维持好秩序,还能迅速作出救援举措,让她感到很安心。“她们(社工)很热情,这里和家一样。”陈女士提到,只要是工作日,自己便会选择来南新社区夕阳红活动室玩玩牌,听讲座。她认为,这里不仅能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还能够得到悉心照顾。

南新社区夕阳红活动室中的锦旗照片。

超大城市养老难题怎么破?

打造家门口的生命守护站

李海南告诉读特新闻记者,南新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2882人,老龄化超10%,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基数较大。本次救援能够迅速成功,也并非偶然,正是因为“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平时打下了基础。

据介绍,南新社区的“家庭医生工作室” 于2023年12月底挂牌成立,由社区与百门前社康联合打造。自成立以来,工作室不断升级改造,服务内容日益丰富。除了日常的健康咨询、慢病管理、中医理疗,还定期开展健康讲座,涵盖急救知识、常备医疗用品使用等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救能力。

李海南为居民进行公益科普宣传工作照。

为确保应急救援高效有序,社区建立了明确的分工和协作机制。李海南表示,夕阳红团队的3名工作人员牢记 “一疏二呼三联系” 的应急口诀,各司其职。社区内部也多次组织培训,让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应急流程。不仅如此,社区还与社康紧密协作,社康医生每周有4天在社区坐班,对高龄居民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为应急救援节省了大量时间。

杨医生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的工作照。

随着深圳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南新社区面临着诸多养老挑战。此次救援也充分证明,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提升社工专业素养、搭建智能预警网络等举措,社区可以为老年人构建起一张坚实的健康安全保障网。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新社区正计划进一步拓展应急救援服务,为独居、空巢老人配备智能监控手环,接入健康数据终端,借助 AI 算法实现健康预警。李海南表示,未来南新社区有望继续完善 “家门口的生命守护站” 模式,为超大城市的养老服务创新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让更多老年人在社区中享受安全、安心的晚年生活。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彭健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黄泽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