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 | 吵架吵到呼吸困难、手脚发麻?这种病专盯情绪失控的人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04-10 14:11
收录于专题:妇幼之声
摘要

呼吸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你有没有想过,呼吸也会“失控”?

呼吸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你有没有想过,呼吸也会“失控”?

1、一场争吵引发的“窒息危机”

2022年夏,武汉一位29岁的郭女士因家庭琐事与丈夫激烈争吵。情绪失控的她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四肢发麻,随后瘫倒在地,手脚抽搐如“鸡爪”般僵硬,脸色惨白如纸。家人紧急将她送往医院,最终确诊为“过度换气综合征”——这场看似普通的争吵,竟让她的呼吸系统“失控”,险些酿成严重后果。

无独有偶,2017年杭州街头,一位30多岁的女子在骑电动车时突然倒地抽搐,四肢麻木无法言语。经警方和路过医生急救后发现,她此前因与家人争执情绪崩溃,呼吸频率失控导致体内二氧化碳骤降,引发呼吸性碱中毒。所幸救治及时,症状得以缓解。

这些惊险案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隐形杀手”——过度换气综合征

它并非器质性疾病,却能在情绪“爆点”瞬间让身体陷入危机。

2、什么是过度换气综合征?

过度换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 HVS)是一种由呼吸中枢调节异常引发的症候群。

简单来说,就是呼吸频率过快,超过了身体的需求,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引发呼吸性碱中毒,也被称为“高通气综合征”。

3、谁更容易中招?

过度换气综合征更容易找上20-40岁的中青年,尤其是女性,因为这类人群对情绪更敏感。

长期压力、剧烈争吵、过度疲劳(比如长途旅行)、在密闭空间活动(比如玩密室逃脱游戏)或者高声喊叫后,都可能诱发这个毛病。

哪些情况会引发呼吸失控呢?

⭕️情绪因素(占大多数)

焦虑、紧张、情绪崩溃等心理应激导致呼吸频率异常加快。

⭕️生理性疾病

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肿瘤)刺激呼吸中枢;

② 代谢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缺氧);

③ 药物影响或中毒(水杨酸中毒);

④ 肝硬化、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

这里要注意的是❗️

该病症状常与心脏病、哮喘混淆,需结合情绪诱因和二氧化碳浓度检测鉴别。

4、关键时刻如何“力挽狂澜”?

⭕️情绪安抚是第一步

首先通过语言引导缓解患者的焦虑,避免恐慌加重呼吸频率。

⭕️物理干预纠正失衡

①纸袋呼吸法:用纸袋罩住口鼻,回吸呼出的二氧化碳(注意留出呼吸空间,避免窒息);

②腹式呼吸训练:缓慢用鼻吸气4秒,屏息2秒,再缓慢用嘴呼气6秒,逐步恢复呼吸节奏。

⭕️中西医结合快速缓解

①穴位按压:刺激内关穴(手腕横纹上三指)、合谷穴(虎口处)可缓解胸闷和肌肉痉挛;

②医疗支持:严重者需吸氧或静脉补液维持酸碱平衡,但镇静药物需谨慎使用。

5、预防策略:让呼吸回归“自然节奏”

想要预防过度换气综合征,我们得先学会识别那些容易引发呼吸失控的高危场景。

比如一些情绪爆发点:与别人争吵、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或者考试焦虑,这些情绪波动很容易让呼吸变得急促。

另外,环境因素也很关键,比如在密闭的空间里待久了,像玩密室逃脱游戏,或者在剧烈运动后、高声喊叫之后,身体也会因为过度换气而失去平衡。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防护策略。

情绪管理很重要,可以定期进行正念冥想或者心理咨询,给自己装上一个情绪的“减压阀”。

呼吸训练也不能少,每天花5分钟练习腹式呼吸,这样能增强呼吸肌的控制力,让呼吸更加平稳。

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调节,少吃含有咖啡因和油炸的食物,多吃富含镁的食物,比如坚果和菠菜,这些食物有助于稳定神经,减少过度换气的风险。

学会在快节奏生活中

“温柔对待呼吸”

才能让呼吸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而不是“失控的开关”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