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书店的人丨人文天地·南海潮

韩浩月
04-10 09: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我与不少书店老板打过交道,写东西的人与开书店的人天生聊得来。书店人有好几个称谓,比如“店主”“掌柜的”“店小二”,还有现在流行的“主理人”。在和一位书店人聊天时,我说还是“老板”合适,唯有这个带着点霸气的称呼,更吻合书店人的三头六臂、全能超人形象。书店老板的气质往往决定了书店的气质,没有什么别的店面,有如此深度的捆绑了,与一位书店人见面聊天,不出一会儿就能猜出他书店的审美形象和选书倾向,虽不见得百分百准确,但总归八九不离十。

或是与人打交道很多的缘故,书店人当中潜在的段子手、脱口秀选手也有不少。有的是长期直播练出来的,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有的则是深谙互联网文化与地方文化的结合,插科打诨,新词不断。要是不开书店,他们在别的领域,照样可以做得很漂亮。

有一个问题,时常会问到他们:做书店有什么好,让你这般忘不了?他们的回答往往是,这其中的奥妙与甜美,不做书店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有一位店主将这一说法延伸了一下,说做书店就像谈恋爱,每当他把一本好书卖到喜欢它的读者手中,就像完成了一段双向奔赴的恋爱一样,充满着绵长的喜悦,而这样的“恋爱”,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可持续性很长,只要书店在,这样的情绪体验就不会结束。

书店是个容易产生故事的地方,《查令十字街84号》《岛上书店》《莎士比亚书店》等书,都是优秀的书店小说。在“书店人大会”的直播间里,我请几位书店人讲他们的故事。他们讲书店开在风景如画的景区里,开在文化意味很强的古建群里、老街巷里,讲忠实的读者写给书店的信,对书店的热爱和守望……也许未来会有一些中国版的书店流行故事被写作出来,希望书店老板们不要害羞,要更大胆地创造故事环境与氛围。在海外,书店题材阅读已经拥有大批的读者,中国的书店题材故事消费还在开发当中,未来会有更多的书店拥趸加入到书店故事的集体创作中来,这是很值得期待的事情。

与书店人聊多了,心底那个沉寂的书店梦又蠢蠢欲动起来。记得数年前,曾与朋友商量要开书店,但限于各方面的条件不足计划夭折了。但从此后也养成个习惯,只要路过一间空着的店面,脑海里会自动浮现出把这个空店面变成书店会是什么样子。想一个什么样的书店名,店内怎么装修,怎么吸引读者来打卡,遇到了生存困境怎么去解决……后来听一位店主讲,25万元就可以开一家书店,这让我心动了一下。于是把想开书店的念头发在了朋友圈,结尾是“请大家劝劝我”。我的意思是劝我别开书店,别跳进这个火坑,但收到的留言,大多数都是支持的。可见,在很多人心目中,书店梦仍然很美,值得去冒险。

“书店是城市的审美底色,是城市的诗意剪影”,那么开书店的人呢,他们是城市文化的守望者,是打开许多人视野与想象的造梦者。当一名开书店的人坐在他的书店里,那么书店就会变成一个有光的地方,无论是白昼还是黑夜,只要书店招牌的灯亮着,城市的那份诗意与温馨就不会熄灭。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韩浩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