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能手齐聚龙岗竞赛,多元项目为行业发展赋能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李园 文/图
04-01 21:1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4月1日,龙岗区第十二届“职工之星”系列竞赛活动之“职工创新之星”比拼在区党群服务中心精彩收官。多位来自不同街道和行业的参赛选手汇聚于此,带来各自的创新项目,展现出龙岗职工的创新智慧与精神风貌,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次竞赛涵盖能源、家居、建筑、医疗等众多领域,参赛项目聚焦行业痛点,致力于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

在能源领域,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何乐带来了《核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其项目基于中广核长期积累的核电项目经验,在华龙一号核电厂研发过程中,针对灾害防护能力进行系统性设计。项目成果不仅包含自主知识产权模拟软件和多项专利,还拓展应用到聚变科研、光伏、卫星发射等行业,为能源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建筑行业中,中建二局深圳建投发展有限公司的项目总工张国文,带来《考虑细观结构影响的超高层建筑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机理研究》项目。张国文通过深入的实体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混凝土细观结构对应力波传播及压电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影响,确定缺陷评价指标,成功解决检测难题。该技术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多项专利,在多个重大项目中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建筑结构安全检测水平。

医疗领域的创新成果同样引人注目。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总监郑燕萍,带来《自身免疫性肌炎抗体谱检测创新项目》。该项目研发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可一次性同时检测17个肌炎谱IgG抗体,具有指标多、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及使用成本低等特点,是国内外首个17项肌炎抗体谱联检项目。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医院多个科室,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检测手段,市场前景广阔。

深圳市经纬线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级结构设计师邓飞奇,凭借《多头标签模切机》项目在印后设备领域大放异彩。邓飞奇从事印后切割机设备研发8年,拥有6项行业核心专利。此次参赛的多头标签模切机是印后模切机行业首款多头智能模切机,解决了多头定位技术难题,使设备工作效率提升一倍。该设备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程度高、可靠性强等优势,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竞赛现场,深圳市左右家私的赵鹏飞分享了智能沙发平台项目。左右家私作为深圳老字号,深耕家居产业,一直引领行业潮流。赵鹏飞介绍,企业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开发的智能沙发平台打通底层技术,连接华为鸿蒙系统,内置自研MCU,可感知和控制沙发姿态,实现与全屋智能设备互动。

对于此次参赛经历,赵鹏飞感受颇深。他表示,“职工之星”系列活动为各行各业的创新者提供了展示舞台,让大家的努力得到关注和认可,这极大地鼓舞了创新者的士气。在活动中,他看到了不同行业的创新项目,拓宽了视野,获得了许多启发,为后续的研发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评委专家表示,从企业角度来看,参加此类活动意义重大。一方面,证明了传统制造企业并非固步自封,而是积极求新求变,不断结合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进行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活动有助于宣传企业的研发实力,推动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转型,让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发现潜在合作机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深圳市创业导师、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书记兼院长、活动评委湛邵斌表示,此次竞赛中的选手们在各自岗位上展现出了卓越的创新能力,提出的创新思路切实解决了行业中的实际问题。龙岗区提供的这个平台,不仅让选手们有机会总结和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还促进了不同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对龙岗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龙岗区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龙岗将持续加大对职工创新的支持力度,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期望更多职工以此次竞赛为契机,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为龙岗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让创新成为龙岗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助力龙岗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不断前行。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李园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