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圳故事·城市英雄 211期 | 渔农社区党群社工张朝红:用守护之心为长者架起“希望之桥”

晶报记者 吴欣/文 受访者供图
04-01 07:37
收录于专题:城市英雄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在福田街道创新养老版图中,渔农社区“渔暖桑榆”长者守护计划以其精准化服务成为养老示范品牌。社工张朝红作为核心成员之一,全力践行“全人关怀”理念,用专业技能守护长者健康,以人文关怀抚慰心灵需求。

随着养老服务压力与日俱增,养老服务需求日趋迫切,福田区福田街道积极探索构建“全要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打造都市养老新范式。其中,在福田街道创新养老版图中,渔农社区“渔暖桑榆”长者守护计划以其精准化服务成为养老示范品牌。

该项目聚焦失独、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群体,构建“一人一档”动态监测机制,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社工张朝红作为核心成员之一,全力践行“全人关怀”理念,用专业技能守护长者健康,以人文关怀抚慰心灵需求。

▲张朝红

当年轻的心遇见“夕阳红”

2016年,刚毕业的张朝红来到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年轻的她选择盐田区养老院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开启了长达五年的长者服务历程。

“老人们有时表达出来的,并非他们真正的想法。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倾听,更是用心去感受他们的无声诉求,发现那些隐藏在言语背后的真实愿望。”这是张朝红在服务长者工作中最深刻的体会。她不仅照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注重深入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朝红的社工职业道路逐渐拓宽,曾奋斗在心理咨询、青少年辅导等多个社会工作领域。“心理咨询的经历让我更加懂得如何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它教会了我耐心与同理心的重要性,也赋予了我面对复杂情况时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正是这些宝贵的经验,让张朝红在成为“渔暖桑榆——社区长者守护项目”的一员后,能够深入长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渔农社区现有居民175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1878人。社区内有40位高龄、独居、失能或重残的老人,他们面临着健康问题和社会隔离的影响,急需心理情感支持与社交网络的拓展。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渔农社区推出“渔暖桑榆——社区长者守护项目”,力求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为社区内的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全面而贴心的服务。

作为社工点的“养老专员”,张朝红在“渔暖桑榆”项目中践行着她温暖的守护使命。她深知:“社工的使命不仅是提供服务,更是用专业和温暖搭建一座桥,让长者能重新找到生活的光彩。”

助“乘风破浪的奶奶”重新起航

在“渔暖桑榆”项目的服务过程中,94岁的曹奶奶给张朝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天我们正在开展社区活动,一位经常参与活动的叔叔向我倾诉:‘我妈妈从江西来深圳后,感觉不是很开心,能不能想办法帮帮她?’”这引起了张朝红的关注,她开始深入了解曹奶奶的情况。

曹奶奶的儿子告诉张朝红:“我妈妈以前是很活跃的。但来到这边后,她几乎整天待在家里,一出门就说头晕。即使有老乡邀请她出门,也难以激起她以往的活力。”尽管家人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却未发现明显的健康问题。

结合多年来服务长者的经验,张朝红意识到,曹奶奶不仅面临身体健康问题,还有来到新环境的心理适应和融入社会的挑战。

“初次拜访曹奶奶时,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几乎不怎么说话。”张朝红回忆道。经过几次接触,曹奶奶逐渐敞开心扉,讲述了一次外出时晕眩的经历,认为自己应该待在家里,以免给子女添麻烦。

“每个人都会老去,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应当学会接受它,并且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张朝红开导曹奶奶正确看待身体机能正常衰退的过程,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她为曹奶奶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社区活动计划,鼓励她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举办的生日会、唱歌班等活动。

曹奶奶最明显的一次转变,是在社区的“人生回顾小组”活动中主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讲述了养育两个儿子的不易,那是一个坚强女性的故事,充满了爱与坚持。”

渐渐的,曹奶奶开始享受社区活动的时光。“在社区拍摄反诈视频时,我们特别邀请曹奶奶出演一个家长角色,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朝红笑着说,“虽然台词不多,但曹奶奶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这让她非常有自豪感。”

随迁老人曹奶奶的变化,宛如一艘历经风雨的帆船,在港湾停泊良久后,重新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前行。这样的故事也激励张朝红帮助更多类似曹奶奶这样的老人“化孤独为动力”,走出家门,重获年轻时的活力与风采。

▲张朝红在介绍渔农社区“渔暖桑榆——社区长者守护项目”。

为独居“老玩童”构建温情安全网

84岁的李奶奶是张朝红心中的“老顽童”:她有一颗开朗乐观的心,对生活充满热爱。退休后,她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国画,开启了艺术创作新篇章。

在协助李奶奶办理残疾证的过程中,张朝红与她相识,并深入了解她的生活状况。李奶奶是一名退休企业职工,非常重视个人隐私;老伴去世后,她独自居住,婉拒了子女为她请保姆的提议。

尽管李奶奶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忧虑是她独居生活中挥之不去的心头阴影。李奶奶把福田街道适老化项目的智能产品“一键呼叫”作为她的“生命线”。然而在2023年,李奶奶的“一键呼叫”因产品原因出现了故障,这可愁坏了李奶奶,她赶紧主动联系社区寻求帮助。

张朝红迅速响应,在征得李奶奶同意的情况下,立即启动个案服务流程。她联合社区民政员、网格员和技术人员,在福田街道公共服务办的协助下对李奶奶家中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修,不仅修复了一键呼叫系统,还解决了电线老化、燃气设备轻微泄漏等安全问题。李奶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而且呼叫端的号码除了老人的子女外,还加上了张朝红的手机号码,就是为了保证能在社区内最快速度提供救助服务。

张朝红还持续关注李奶奶的心理状态。为改善她的焦虑情绪,张朝红定期拜访,陪她聊天解闷。慢慢的,李奶奶开始敞开心扉,分享生活点滴,重拾绘画爱好。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多出去走走吧。”张朝红建议道。在她的鼓励下,李奶奶开始主动参与健康讲座、文艺表演等活动,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张朝红积极与李奶奶的子女沟通,促使他们增加了探望老人的频率,增强了家庭的支持力度。考虑到李奶奶患有严重的腰椎疾病,张朝红还联系社区医生,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慢性病管理计划,并详细规划了突发疾病的应对预案。

“以前独居的时候,我有时会焦虑无助,现在我的居家安全有了新保障,身体状况也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改善了不少,还结交了不少新朋友,每天都有事做,心情也变好了很多。”李奶奶笑着对张朝红说。

“在守护长者的路上,我们不仅是服务者,更是他们生命中的同行者与支持者。”福田街道通过“党建+社工+民政员+网格员+义工+社会组织+慈善力量”多方联动,织密守护老者网络体系,让生活在福田的老人安享、乐享晚年。夕阳红的背后,正是有无数如张朝红这样的平凡又优秀的工作人员,他们扎根基层,精准服务,用行动及成效证明,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细致的服务、合理的支持、引导及关爱,成为连接老年人与外界世界的桥梁,帮助他们在晚年时光里重新找到生活的光彩。

张朝红

中级社会工作师,深圳市注册社工,现为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渔农社区一线社工。具有8年社工实务经验,深耕民政救助、儿童青少年及家庭服务、老年人服务三大领域,擅长困境群体帮扶、助老服务及社区服务项目设计及成效评估。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吴欣/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