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为羽,双语为弦。
一本设计精巧、装帧精美、知识覆盖全面的《蝴蝶双语图鉴》于1月11日在深圳南山嘉乐道首发。该书由就读于中黄实验学校8岁的小学生徐多完成。
这本图鉴不仅包含了徐多精心绘制的手绘插图,还详细介绍了各类蝴蝶的习性特征,并附有对应页面的线上音频。此外,图鉴中还记录了她在调研中对蝴蝶的探讨和理解,以及她曾经提出的诸多“为什么”。这些内容旨在唤起更多人对蝴蝶和自然的关注。沉甸甸图鉴浓缩着徐多的心血:历时1年拍摄、记录、调查、研究、绘图、写作……徐多感叹,这个过程磨砺了她的性子“一开始根本坐不住,后来沉浸进去,2小时飞速地过去了”。
徐多对蝴蝶情有独钟。
在一个偶然的瞬间,徐多被蝴蝶深深吸引。从那时起,这只翩翩起舞的生物便飞入了她的心中。对自然充满好奇的她,开始沉迷于探索蝴蝶的一切。从欣赏蝴蝶的美丽逐渐深入到研究其生命周期、种类、生存环境、生态链、自然保护、生物学知识和仿生应用。她每月坚持1-2次徒步行摄,追踪和观察蝴蝶,无论是在泥泞陡峭的山路还是荒草丛生的山林中,她都不觉疲惫,只为捕捉蝴蝶的美丽瞬间。她的足迹遍布南昆山、火炉山、凤凰山、大夫山等地,每座山峰都记录着她的发现。对自然生态的热爱让她对自然保护,尤其是稀有蝴蝶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中黄成长汇老师的引导、帮助之下,徐多萌生了制作一本蝴蝶图鉴的梦想。
为了完成这本图鉴,徐多用了一年时间深入多个自然保护区,观察并记录了数十种蝴蝶。在广州,她激动地拍摄到罕见的燕尾蝶;在深圳,她用镜头捕捉到濒危的黑脸琵鹭,感动不已;在香港湿地公园,她细致地调研蝴蝶的生存环境。她的新书首发现场,不仅展示了她的图鉴,还展出了她亲手拍摄的众多自然生态中的蝴蝶照片。此外,她在香港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和实验室与外国教授交流,尽管口语不太流利,她仍勇敢地提问,极大地丰富了自己对蝴蝶的理解。
在图鉴绘制过程中,徐多面临着知识学习、手绘能力和全英文配文的多重挑战。她耐心地手绘每一只蝴蝶,从起形、调整、上色到精细化,每个步骤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尽管有时会因为画不好而感到急躁,她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将10只蝴蝶描绘得生动逼真。徐多希望通过这本图鉴影响更多人,尤其是那些未曾深入接触自然的孩子们,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蝴蝶和热爱自然的窗口。她的努力不仅是对蝴蝶的致敬,更是对自然的深情表达。
“小燕画院创始人董建国发言鼓励徐多继续努力”
徐多的父亲徐桂兴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徐桂兴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相较于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他更看重“基于实践的学习”。“通过制作《蝴蝶双语图鉴》,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等得到了全面提升。” 徐桂兴说。记者注意到,新书首发现场还附带蝴蝶文创展示。从《蝴蝶双语图鉴》衍生出了明信片、蝴蝶项链等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蝴蝶双语图鉴》是一个开始,关于徐多与蝴蝶的故事还在继续。
(图片由活动方提供)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