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汕尾新型帮扶协作案例入选省实施“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选编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通讯员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
01-02 22:4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推动经济特区与革命老区双向奔赴、互利共赢

近期,深圳汕尾新型帮扶协作案例入选《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典型案例选编》。深圳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与汕尾对口帮扶协作,推动经济特区与革命老区双向奔赴、互利共赢,相关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并面向全国推广。

推动产业协作互利共赢

立足双方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推动项目精准对接、资源高效利用、产业合理布局,在省内产业有序转移考核中,深圳-汕尾、坪山-陆河结对帮扶协作获全省“优秀”等次。一是共建产业园区。印发两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建设1个市级产业园区和4个县级特色产业园区,近两年安排4.2亿元帮扶协作资金、创设10亿元园区产业基金集中支持园区建设,市、县两级产业园区管委会均已挂牌成立。二是联合招商引资。推出共建园区“16条”招商政策,开展联合招商引资活动超200次,新引进项目277个,投资252亿元,其中康佳全球半导体运营中心项目落户汕尾陆丰,总投资40多亿元。三是推动协作共赢。签订200万千瓦时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共建协议,每年为深圳提供60亿千瓦时绿电。开设粤东地区第一家深圳精品展销中心,丰富汕尾消费场景,设立汕尾创新岛(深圳),入驻企业及团队159家,申报知识产权200余项,成果转化16项。

海上风电项目

推动民生服务提质提效

聚焦可感可知的民生实事,助力汕尾补齐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短板,提升老区群众生活品质。一是扩大基础服务。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50多所,增加学位3万余个,改扩建基层卫生院、卫生室160多所,改善及新增床位1720余个,支持购买大型医疗设备380余台,修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公园)130余座。二是打造服务品牌。出资16亿元援建的深汕中心医院已入选省高水平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出资5亿元建成投用的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系汕尾首所本科院校,出资8亿元援建的深汕中医医院系汕尾首个市级公立中医医院将试运营。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引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对深汕中心医院进行运营管理,月均选派高层次临床专家200人次到深汕中心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实施近100多项粤东地区首例前沿医疗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

深汕中心医院

推动乡村振兴加力提速

做足做实汕尾资源特色文章,推动富民增收,去年前三季度,汕尾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增长7.0%。一是注重品牌创建。发挥深圳市场、技术、资金优势,建立深圳菜篮子基地4个、深圳农场6个,支持汕尾35个产品获评“圳品”,推动汕尾荔枝跨境电商出口RCEP国家零的突破。二是突出消费帮扶。打造“圳帮扶·汕尾馆”助力汕尾56个产品入围深圳消费帮扶百强好产品,近两年累计采购汕尾消费帮扶产品近4亿元。三是推动文旅融合。引入知名企业深挖汕尾乡村旅游资源,华侨城·螺溪谷入选全省“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十大典型案例”,深圳大芬村画家团队参与设计的红坎村海边街去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超800万元,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红坎村海边街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通讯员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