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深圳晚报
“飞鸟入灯”,这不是科幻场景。最近,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鸟巢路灯冲上热搜,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
鸟巢路灯招待的客人,目前主要是大山雀、鹊鸲等爱往路灯杆洞里钻的鸟儿。原先的路灯,由于是中空的,鸟儿筑的巢往往会掉下去,影响了繁殖率,所以,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保育员团队又是实地调查,又是查文献,最终得出一个路灯优化方案。按照优化方案,灯光颜色变得对鸟儿、昆虫和夜间环境更友好,路灯位置更符合鸟儿筑巢选址的规律,路灯内的加底巢箱能让鸟儿安心繁殖,巢箱内还有摄像头方便查看内部情况。
翻看过往资料可知,为了打造鸟巢路灯,保育员团队还经历过一次“试错”。他们曾在公园树木上为鸟儿设置巢箱,但习惯了往路灯杆洞里钻的鸟儿并不领情,这才有了今天市民游客看到的鸟巢路灯。看似不起眼的鸟巢路灯,其实背后是满满“科技范”、一片“护鸟心”。
城市本应是人与其他动物共生共存的家园。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随着钢筋水泥的建筑拔地而起,动物不得不面对许多陌生的挑战。如何善待动物,让动物继续与城市相融相生,反映出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就拿山雀来说,很久以前,就有人发现城市里的山雀能打开瓶盖偷喝牛奶,还会根据城市环境改变自己的繁殖时间、筑巢材料,这说明它们在城市里混得还不错。城市越发展,越应该创造条件让它们安家,这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进步。
护鸟爱鸟,也是国际共识,不仅有专门的国际公约,还有国际爱鸟日。在建筑外墙上安装特制巢箱让鸟蛋安全孵化、商业区在鸟类迁徙季调暗灯光避免候鸟被强光吸引偏离航线、在河边建造人工鸟屿作为水鸟育儿所等等,国外一些城市的做法,和深圳爱鸟护鸟的办法,比如在玻璃幕墙贴上“防撞贴”、筑起全国首道候鸟保护隔音墙、大多数公园23时闭园熄灯护佑动物休息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鸟巢路灯就像一个隐喻,路灯照着游人休闲、运动,鸟巢供鸟儿适时落窝,人与鸟和谐相处,都是城市中的栖息者、安居者。像鸟巢路灯这样新意满满的爱鸟护鸟“优品”,多多益善!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