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的父亲于2021年11月买了一份寿险,受益人是刘女士。2022年初,刘女士父亲突发心梗去世,悲痛之余,她想起这份保险。但申请理赔时,保险公司却称“保险无效,无法理赔”,理由是投保时刘父隐瞒了“高血压病史”,属于“带病投保+重大事项未如实告知”。但刘女士称其父亲投保前体检正常,并未确诊。刘女士翻出体检报告和当时的聊天记录,业务员在对话中说:“这种年纪买这款合适,正常体检就行。”
保险真的会说无效就无效吗?购买保险和理赔时,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本期《律师大V说》邀请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的何阳律师为大家解读。
保险公司能随意以“合同无效”拒赔吗?
保险公司主张“保险无效”,多数是想用以下理由来推脱赔偿义务:
理由一:投保人/被保险人“未如实告知”
这是保险公司最常见的说法之一。但保险公司想用这条拒赔,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投保人知道患此病,二是投保人故意不告知。换句话说,“忘记说了”和“没查出来”不等于故意隐瞒,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投保人存在主观故意隐瞒,就不能随意认定“合同无效”。
理由二:未取得被保险人同意或签字
很多人代替子女、父母、配偶买保险,被保险人本人没有签名,保险公司会以“被保险人知情权未保障,保险无效”️拒赔。
在人身保险中,法律确实要求被保险人知情且签署同意,但法院也会结合实际情况考量,如投保金额小、家庭成员投保等,并非一律认定无效。
理由三:合同约定存在免责条款
如果保险合同中注明了“身故原因需排除猝死、自杀、犯罪行为”等,保险公司往往套用这类条款想免责。
但是,免责条款需明确告知并且显著标识,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而且猝死并不等于免责,需详细看死因是否与条款吻合。
那么,遇到“保险无效”说法,该如何维权?
一、第一时间整理所有证据材料
证据包含:投保时的聊天记录、体检报告、门诊记录、保险合同条款、投保申请表签字页等。
二、用律师函等正式交涉方式启动谈判
拒赔不是终点,反而是博弈的开始。在实务中,律师函发出后,有时保险公司会主动协商调解,甚至赔偿金额更高。
三、不要轻信“说无效就无效”,主动起诉争权益
当证据完整、投保流程合理,法院支持客户获赔的案例并不少。很多看似“拒赔到底”的保险公司,最后法院一判就败下阵来。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