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查违双管齐下 东湖街道全力守护都市里的“桃花源”
读特记者 冯庆 马晓峰 通讯员 黄焕明 徐健
2017-11-27 08:35

每一天,河道边上、绿道公园里,居民三三两两漫步其中,尽享蓝天碧水的美好。每一周,无数市民远离都市喧嚣,来这里感受山林清幽,乐享生态福利。

这里拥有青山——梧桐山,也拥有绿水——深圳水库。梧桐山古木参天、沟谷深幽;深圳水库碧波浩渺、山水相依。这里,就是拥有罗湖区“最美街道”美誉的东湖街道。

东湖街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街道”,生态资源得天独厚。辖区2/3面积都是山林及水库,林地面积超过800公顷。深圳水库水域面积3.65平方公里,库容4577万立方米,是深港两地的主要饮水源,承担着香港总用水量70%和深圳总用水量43%的供给重任,被喻为“深港大水缸”。

守山护水,是东湖人的神圣使命。为了保护辖区的优美生态,近年来,东湖街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抓住环保工作的“牛鼻子”,按照省、市、区关于治水提质的部署,重点从治水提质和查处违法建筑入手,竭尽全力守山护水,为深圳人默默守护这片都市里的“桃花源”。

深圳水库全景。

多措并举,协力保卫同一片绿水青山

东湖街道辖区共有6条河流(含1个水库),全部位于梧桐山脚下和深圳水库旁的大望梧桐片区。其中大望社区有2条,为正坑水(罗湖段)、新田仔水。梧桐山社区有4条,为梧桐山河(横沥口水库)、横排岭水、茂仔水、赤水洞水。这6条河流最终都流入深圳水库。

对于保护河流水质,东湖街道党工委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全力以赴,力争“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河中,不让一片垃圾出现在河中。”

据了解,东湖街道按照市、区相关部署,设立了街道、社区级河长,成立街道河长办,制定了街道河长制工作制度。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街道级河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及办事处副主任、城区治理办主任担任街道级副河长,执法队队长担任街道河长办主任,社区工作站站长担任社区级河长,城区治理办(执法队)具体承担河长制相关工作。街道级河长会议每年召开2次以上会议,河长办每年召开3次以上会议。

有了建章立制和组织保障,东湖街道又紧锣密鼓构建河流巡查的常态化机制,建立了“街道-社区-股份公司”三级巡查体系。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周保持2次以上频率巡查辖区河流,社区则每周巡查不少于3次。巡查组认真检查每条河流的水质情况、排污口是否有污水等,并详细记录、定时上报。街道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街道还大力开展河流(水库)周边的清扫保洁,定期开展大清扫、大整治,“地毯式”“全覆盖”排查整治,彻底清理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加强面源污染管控,促使河道两岸环境卫生水平大幅提升。主要排查河道两岸周边市政道路与入河口衔接的管理盲区、清理堵塞垃圾;确保市政区域的垃圾不污染河域;严禁市民和环卫工人向河道乱倒垃圾,对违者进行处罚。平均每周在水源保护区清理生活垃圾、大件垃圾、建筑垃圾等4至5车。

河流(水库)周边的违法种养治理也是街道工作的重点。街道执法队积极配合市、区环保部门,对水源保护区内非法饲养家畜、家禽及非法种植农作物行为进行重拳整治清理,从源头上防止粪便污水和肥料农药污染河流。今年以来,街道执法队和区环保水务局、市水源办等开展联合执法行动8次,出动人员250多人次,有力保障了水源安全。

针对河道周边的餐饮、桑拿、美容美发等服务业排水,街道也进行了全面排查,包括污水管是否错接乱排、各单位是否将污水排入污水管网等等。发现周边居民有违规排放生活污水的,也及时上报处理。通过此类“小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检查周边店面126家,并向其中5家发放了整改告知书。

东湖街道还充分利用区里民生微实事途径,修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有隐患的污染点,做好前端整治。协助区相关部门推进住宅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及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污染水质问题,惠及辖区居民。

东湖街道党工委举办党群共建“生态东湖 最美街道”系列活动。

创新思路,全方位严查严控铁腕治违

近两年来,东湖街道顶住压力,严格贯彻市里查违“1+2”文件精神,无论什么人搞违建和说情,坚持依法行政、“一刀切”严格执法。开展常态化强势查违,对违建保持严查严控,全力遏制新增违法建筑,确保违建“零增长”;真抓实干,努力消除历史遗留违建,力争违建“负增长”、“减存量”。

东湖街道执法队创新思路,以拆除重大违建项目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营造全新的查违局面。据统计,今年初以来,累计组织大型联合拆除行动15次,查处各类违法建筑、违章搭建120宗,拆除面积约50808平方米。其中,对位于沙湾路北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南北园艺花木场,执法部门累计出动600人、20台车、挖掘机、焊机等专业设备一批,先后分4次进行了拆除,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今年9月,拆除了大望新田菜地4处违建达500余平方米。此外,还出动100余人,拆除了水源保护区内的板房4000余平方米。

在日常查违工作中,东湖街道执法队综合利用卫片、人力巡查、群众举报等手段,实现辖区巡查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借助无人机高科技,实现全程实时监控,360度无死角巡查,让违建无处遁形。

一同守山护水,罗湖成立“护水先锋”环保志愿联盟。

无怨无悔,居民和志愿者甘当“环保先锋”

梧桐山是深圳的“市肺”,深圳水库是深港两地的“大水缸”。东湖街道坐拥罗湖最美的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民生水”任重道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东湖街道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党群共建 最美街道”活动,旨在倡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同投身环保事业的新风尚,营造“同守山水、共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守山护水,不仅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体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共同维护。近几年来,东湖辖区的居民和来自各界的环保志愿者们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倾注了大量心血和行动。

东湖街道水源保护区内原有大望、梧桐山两个村落(现大望社区和梧桐山社区)。多年来,为了守护山水,这里的原住居民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深圳水库建立至今,原大望村前后经历了三次搬迁,搬迁人口750多人。2007年11月底,为了杜绝制衣作坊对辖区生态和水源保护的潜在危害,大望顾全大局,将存在了10多年的1300家家庭作坊集体迁离。原梧桐山村的情况也类似。受制于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许多工业项目不能上马,原住居民的人均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即便如此,两地居民仍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几十年、几代人的传承与坚守,使守护山水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去年10月,东湖街道党工委在梧桐山麓启动党群共建“生态东湖最美街道”守山护水暨科普宣教活动,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为保护梧桐山和深港两地人民生命之源的“大水缸”、为建设美丽东湖凝聚共识与支持。

今年“6·5世界环境日”前夕,东湖街道办事处、罗湖区环保水务局、共青团罗湖区委员会在梧桐山彩虹桥联合主办2017年罗湖“护水先锋”志愿联盟成立仪式暨环保宣传主题活动。活动当天,10多支志愿者团队代表宣誓加入罗湖“护水先锋”联盟,用鲜艳的“红马甲”照亮活动现场,用实际行动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号召更多人行动起来,加入到罗湖“护水先锋”联盟队伍中来。

得益于多年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今天的大望梧桐片区,青山作帐、碧水依依、绿树成荫、风景旖旎,居民安居乐业、怡然自得,一幅都市里的“桃花源”景象。辖区的河流清澈见底,鱼儿来去穿梭,水质保持地表水2类及以上良好水平,在罗湖区河流中一直名列前茅。如今,全民参与守山护水的格局在东湖已见雏形,东湖街道也多次被评为市“生态街道创建优秀单位”。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马晓峰 通讯员 黄焕明 徐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