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去菜场闲逛,见冬笋上市,唤醒了我对笋的趣忆和向往。
我老家地处赣东北,山多竹多,笋自然也多。冬笋是挟着暖暖的年味向我们走近的,那种像襁褓包裹的娃娃样的冬笋被辞旧迎新的人们视为珍品。年饭桌上,如果少了冬笋,无疑美中不足。于是有门路者会早早地托人从乡下直接捎买几十斤。乡间无亲友者,临近年关,也要买回几兜已涨至十几元一斤的冬笋点缀除夕团年饭。即便仅仅为讨个笋之节节高的“彩头”也值。
不晓得是哪位美食大家的发明,将冬令时节的两样山珍——冬笋冬菇“强强联手”合二为一,造就了“素炒双冬”这道名菜。笋尖切片,冬菇去蒂泡发,猪油热锅先下冬笋,再入冬菇施少许高汤同焖,出锅前勾薄芡,色泽分明,煞是养眼。冬笋还是江浙名肴“腌笃鲜”的主料; 移植家乡小镇后,烹制改良简化,火腿或大块腊肉(最好连骨) 加滚刀块冬笋文火久焖即成,即便寻常百姓家也可大品这款风韵独具的美味,较之正宗“腌笃鲜”,并不逊色。
当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时候,我们仿佛听见春笋破土而出勃发的声息。天一放晴,四乡八郊的农民或肩挑或推车,将一兜兜的春笋运上菜市。买回家来,剥去毛茸茸的笋壳,但见色如象牙的嫩笋煞是喜人。为免鲜笋麻嘴涩口,主妇们或会先焯水或红锅煸一遍。春笋通常切片炒腊肉,笋之清淡与肉之油腻是最好的平衡,起锅时再放青白相间的鲜蒜,用青花瓷盘盛出,秀色皆具,“目食”就垂涎。故而坊间早有“好看不过红配绿,好吃不过笋烧肉”一说。
我以为,笋丝炒牛肉丝也是上佳搭配,笋丝之爽脆与牛肉丝之鲜嫩结合,口感绝佳。而笋丁的家常吃法是用来炒芥菜做的腌菜。腌菜好比古典仕女,笋丁则可视为现代俊杰,古今相拥,擦出的情愫焰火另类而绚烂。春笋行将下市时节,好些人家饭桌上,都有一道亦辣亦咸的笋丁炒腌菜,乃佐粥膳饭妙品。此外,小竹笋几乎是与春笋同步上市的,那种手指粗细的竹笋生长于山野草丛;春雨过后,下乡踏青,在山脚下的蓬草中也能采获不少。油焖小竹笋即以此为原材料。放了白糖和酱油的小竹笋吃在嘴里鲜甜鲜甜。在镇上,春笋还有一种吃法是做清明粑的馅。镇上有清明节包粑的习俗,大概与祭祀活动有关。先前粑的形状各异,但近些年图省事,多包成大号水饺状。馅则以春笋丁加腊肉丁、酱干丁、大蒜末等拌匀即为上品。刚出笼的清明粑趁热吃下,舌尖的欢愉难以言表。多吃几只后,就是打个嘹亮的嗝,也能回味笋之所以为山珍的魅力。
笋族中不可忽略的当数干笋。品种很多,有板笋、小竹笋、香菇笋、笋衣等。多是将挖的春笋剥了,用盐水煮了再晒干,食用前用水泡软,每与猪肉同烧。虽无鲜笋的香脆,却别有一番风味。我最喜欢用干竹笋烧牛腩。牛腩洗净切块(不宜焯水。否则鲜味全无),炒锅放底油(正宗菜籽油为佳),先将葱姜蒜煸香,推入牛腩翻炒至变色,加料酒冰糖老抽等,盛入或瓦罐或砂钵或陶瓮,倒入干笋,放少许桂皮八角香叶,文火久炖,异香弥屋,“未成曲调先有情”,其味之佳何消说得?
另一道干笋丝墨鱼丝肉丝混搭的“炒三丝”,我也钟情,百吃不厌。举箸那刻,会令我忆及儿时家乡一景。年关时节,菜场里某个角落,总有个戴着老式“罗宋帽”的中年男人,用一具中药店切药材的铡刀埋头替人切板笋,嘴里不断呵出热气,一双手冻成紫红,清鼻涕淌到嘴唇也腾不出手拭抹……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