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他是三年建成港科大的“魔术师”丨人文天地·新阅读

彭宗平
2024-12-01 09:46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摘要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钱致榕 著 钟月岑 整理 活字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4年8月版

《敢为天下先》虽然不到400页,但却是一本高等教育大部头的“教科书”。书中对创建香港科技大学最初三年的工作与经历,做了极完整且深入的描述,可以看到钱致榕教授的用力与用心。本书虽然谈的是新创大学的过程与经验,但仍可作为其他老牌大学领导人的重要宝典。

钱致榕教授之所以能缔造三年内建成港科大的奇迹,主要归因于他的眼光、格局与经验。这些特质的养成,具体的描述在本书的第九、十两章。第九章先从他求学、做研究谈起,追溯到他的家庭(特别是家庭教育)。这些过程,诉说了他的价值观与做事的准则,描绘了他的理念与志业。读了第九章,对钱教授的性格与经历,增添了更多了解。

他勇于接受校董的嘱托,肩负港科大从理学院院长,再到学术副校长之重责,除了个人独到的眼光与坚实的底蕴外,第十章特别分享了他和中外大学校长交流的心得。他在耶鲁大学求学的过程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任职的经验,奠定了他对高等教育,特别是一流大学的认知与坚持。而他走访其他名校,与校领导人的交谈,从更高处观看一流大学应有的元素以及领导人应有的格局。有许多见解,非常值得学习与效法,更成就了他办港科大的理念与方式。我个人也从这些领导人的想法与经验,得到许多启发与成长。

对钱教授以“我来为种树,我去花未开”明志,不免心有戚戚焉,但也可以理解他的心情与个性。正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他的成就,更像是“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虽然告别了港科大,但港科大必将继续发声发光。

三年建成港科大,化不可能为可能。虽然钱教授的专业是物理,但对港科大而言,他是一位设计师、工程师,更是奇幻魔术师。

本书详述了钱教授与董事会的互动,参与建筑空间的改造,建置院系及学术服务中心。这些既需要设计师宏观的擘画,又需要总工程师剑及履及与巨细靡遗的督导,方以致之。这位魔术师更千方百计,走访美国,邀约学验俱丰的学者到科大,形成坚强的主管团队,共同建构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学。不仅于此,他又奔走于校董与社会贤达之间,协助筹款,争取教师的研究启动经费;他也为港科大的招生,建立与高中生的联结;尤有进者,他更催生了拨款委员会(RGC)的设立,促进其他大学的转型。当一切努力与因缘俱足后,终于可以大声说出“我们建成科大了!”这些过程,真是精彩绝伦。

在争取师资方面,钱教授用力至深。特别是院系主管的遴聘,经常锁定对象,三顾茅庐。港科大在开学之前,就已罗致了一批杰出的教授,吸引了国际学界的瞩目。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信哉斯言!俗语说:“人对了,事情就对了!”有钱教授这样的奠基者,科大就成了;而教师聘对了,学校前景也就底定了!

本书的结尾,再次细数建成港科大的种种因素,一再提到建立一流大学应该有的格局与制度,特别强调“一切从学生出发”、“学术的未来在年轻人”,以及“教育是百年大计,规定必须制度化”。真是句句中的,发人深省。钱教授的规划力与执行力,坚定的果断力与全方位的协调力,令人佩服,不愧是港科大建校的灵魂人物。

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说道,他在永州时,游遍永州的名山;但直到有一天游了西山,才发现在山上“尺寸千里”,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西山之特出,与灏气俱,与造物者游;才知以前“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我个人阅览过许多有关高教办学的著作,其中不乏外国名校校长的心得与理念,但能从零开始奠基,将理念付诸实现,且在极短时间内擘画出大口径(钱教授习惯语)的大学,并一点一滴,追溯记载,仅此一书而已。真有如柳宗元“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的感慨!或许这就是20世纪版的“始得科大建校记”。关心高教的各界人士,读了本书,应该会兴起一种“未始读,读于是乎始”的感受吧!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林捷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