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有多厉害?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指出,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努力克服多重挑战,走出一条专精特新发展路子,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日均新设企业2.7万户,中小企业总数超过5700万户。截至目前,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形成3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规模快速增长,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正在广州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博会),吸引来自境内外1877家企业参展,总展位数达2791个。其中,包括我国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54家,“中国制造”组团“出圈”、实力彰显。
数字化领航,航向东盟与欧洲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助推中小企业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即将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锚定2027年发展目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应改尽改,形成一批转型标杆,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且分别支持100个左右城市、4万多家中小企业深度改造。
中小企业在逐步以数字化转型“办好大事”、焕发活力,也面对着新的全球市场和“出海”机遇。在与中博会同期举办的中国—东盟中小企业产业链商务对接会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说,从过去几年的工业制造情况来看,中国—东盟供应链、产业链对比欧洲、美国更具有韧性和特点,这背后离不开中小企业,中国企业家可提前布局东盟市场。
郑永年建议说,企业“出海”应当往中高端市场竞争,发展空间才不至于坍缩。中国和东盟两个充满潜力的大市场能够合作起来,互相借助对方的力量,会很有意义。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市场蕴含巨大机会。中国企业在5G、人工智能、互联网、汽车、新能源等领域竞争力不断提升,为全球市场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产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崭露头角甚至成为“流量”品牌。
放眼欧洲,不少中国企业将爱尔兰视作“进入欧盟的门户”。在中博会重要配套活动——中国企业出海欧洲(爱尔兰)交流活动上,爱尔兰投资发展局深圳办公室首席代表王磊介绍,爱尔兰在以芯片、AI为首的智能科技领域拥有肥沃“土壤”,吸引腾讯、网易游戏等一批企业,也希望能有更多中小企业扎根。
抱团“出海”,提高收益降低风险
在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梁育填看来,中国企业“出海”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的抱团出海模式成为主流。“关注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风险与挑战。”梁育填指出,这包括政治局势变化、监管合规风险、人才缺乏等。对此,他建议做好国际化、本地化经营,运用“政府+第三方+企业”模式抱团“出海”等,以此进一步提高收益、降低风险。
华为、Temu与钛动科技,代表着当下中国企业“出海”的三股力量,他们为中国企业如何主动拓展市场、积极创新提供经验与参考。“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已经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借助多元化电商渠道变革获得新增长出海。”华为云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总监雷静提到,华为云跨境电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构建产业数字化底座,并通过在产业链上、中、下游运用AI工具,助力企业海外业务的增长、使能产业数智化升级。
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是“出海”“后浪”的代表。两年来,其在北美市场的APP下载总榜和新用户增速保持第一。如今,已有超70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通过Temu购买中国商品。短短两年时间,如何从零而起?TEMU高级副总裁润成表示,在半托管模式这一创新模式下,商家侧、平台方、消费者都能得到有利反馈,加上系列政策扶持,成就中小企业链接全球市场新机遇。
“数字化营销为中国企业出海带来强大动能。”钛动科技商务VP王阳认为,从跨境电商到文化出海,数字化为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国际化潜力和红利,因此“链接全球数字媒体、精准触达全球消费者,成为企业出海关键”。
“中国企业迈向欧洲,欧洲市场有着成熟的商业体系、先进的科技环境和广阔的消费群体,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我们的企业出海,不是简单的商业扩张,而是希望成为中欧经济交流与融合的积极参与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万淑萍说道。
编辑 秦天 审读 党毅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