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浇灌和栽培。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如何找到党建与团队建设的结合点?怎样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生活即教育,天地即课堂。”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蛇口学校在“无边界学习,全资源育人”理念指引下,打破传统教育界限,积极开发党建课程、德育成长课程、团队课程,构建出科学、系统的“党团队特色课程”体系,还将课堂延伸至社会,让党的故事、精神、制度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培根铸魂,为青少年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更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点燃育人红色引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样板。
博物殿堂溯古今 步履铿锵量乾坤
蛇口学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46年建立的蛇口小学和成立于1970年的蛇口中学。校园内,20多棵百年香樟树亭亭如盖,树荫下,师生读万卷书、达凌云志,一起演绎着无边精彩。
入眼即风景,入心方成人生。
南山区是深港历史之根、文化之源,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在这个改革开放开山炮响的地方,作为“行走的思政课”之一,蛇口学校推出《走!去博物馆学习历史》课程。负责人饶小琴老师表示,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涵盖历史、艺术、科学、地理等多个学科,“在学中游,在游中学”可以借助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情景互动式学习、旅行体验式学习,主动让学生生长出探究、合作以及创新能力。
博物致知,文以化成。学校推出了国家博物馆“河姆渡文化发现考古展”、河南殷墟博物馆“读懂殷商文明”、陕西历史博物馆“天下合一・秦汉文明主题展”等探究课程,并走进深圳博物馆、华强北博物馆、招商局历史博物馆等场馆开展实地研学。沈姿妤同学在“研学日志”上写下:“敢于创新、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华强北精神和“敢闯、敢创、敢爱、敢秀”的华强北人都使人深受震撼,我们也要继续“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做“敢为天下先”的追梦人。
2023年年底,南山开启“行走的思政课”3.0版——30分钟步行圈德育地图研学实践,作为先行者,蛇口学校早在数年前就实现了德育生活化、社区化、日常化。最近,全市探索“每周半天计划”,为“无边界课程”升级又提供了新空间。蛇口学校副校长、中学党支部书记郭德超提出,“行走的思政课”唯有继续拓展边界,挖掘出更多元的教育资源,才能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汲取知识、塑造品格,继而成长为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而今,蛇口学子以脚步丈量世界,以城市未来建设者的视角,观察并思考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逾200次家校社企“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活动,引领学生孜孜以求。今年暑假,蛇口学子又溯东江而上,在万绿湖畔开启“深河研学”,共叙深圳河源“同饮一江水”的山海深情……
五礼五仪润心田 德育夯基铸国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一年级“入学礼”“开笔礼”,四年级10岁“成长礼”,八年级“青春礼”,九年级“毕业礼”,加之,升旗仪式、入队仪式、换巾仪式、建队仪式、入团仪式——蛇口学校的“五礼”“五仪”教育全面课程化,深度融入少先队启蒙、共青团成长、诚信、感恩、青春期心理、领导力、追梦等课程,以及“少年中国芯”、“破·创空间”、五彩石合唱团、青年志愿者实践等,扎实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蛇口学校副校长、小学党支部书记余旭辉强调,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生长在德育的沃土里,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
蛇口学校还积极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推出我和国旗合个影、为祖国歌唱、深圳舰研学、国旗下演讲、书记讲故事等品牌,以及蛇口妇幼保健院青春期教育、蛇口街道禁毒讲座、“交通安全伴成长”等“进校园”系列活动,打造“童心向党”的全员育人场域。
作为“无边界学习”理念的提出者,蛇口学校党委书记王小洪强调,“一个课堂内容再丰富,容量也是有限的,一所学校再包罗万象,空间也是有限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突破传统教与学的界限,让学习成为‘永不落幕的流动盛宴’。”该理念自2014年提出迄今,历经三次迭代,摘得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秉持“无边界学习”理念,学校以“党团队建设”引领“德育成长课程”,全方位构建出“培根铸魂”五礼五仪课、“启智润心”学科融合课,以及“行止方圆”班队会课、“行走的思政课”,让学校的常规课堂教学、面向未来的“双线”教学、“全资源育人”课堂、统整大课堂等教学形态,都能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以无处不在的“大思政课”浸润学生心灵、树立远大理想、深植文化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蛇口学校还以大数据为每一位教师、学生“精准画像”,实现德育数字化赋能,该校《五育并举数字化德育案例》成为唯一入选南山区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德育案例。
“破·创空间”
党课灯塔照前路 青春向党志如磐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为充分发挥青年先锋作用,蛇口学校党委推出青年教师演讲大赛暨知识竞赛。在这个舞台上,有 “三寸粉笔系国运,一颗丹心筑未来”的冯源源老师;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卢瑞珍老师;有“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张薇老师;有“以‘爱’为源塑造灵魂”的何媚老师……当卢瑞珍从南山区第四届青年教师演讲大赛上捧回一等奖,“把爱与力量传承下去”的希冀就是蛇口教师的“心之所向”。
蛇口学校还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高度统一。年初,语文教研组长尚佳丽摘得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中组语文二等奖、深圳市思政课改革创新系列优秀成果暨思政“金课”创新课例二等奖;5月,《跨越时空对话》收入市教科院“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包”;陈彦芝、李淋老师设计的《我们的好朋友》获南山教科院“道法活动体验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心之所至,“心”辰大海》获南山“学校心理特色活动案例”一等奖……另外,学校还大力推进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在“研究”中提升,本学年省市区级在研课题达 9 项。
以学铸魂,让信仰、信念、信心更加坚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开展“立德树人、眼界格局、自我学习”主题“书记微党课”、赴赤湾左炮台进行主题党日、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并进行每日接龙,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答、教师宣誓……蛇口教师,以信仰为“帆”,励精图治,久久为功。
志愿风华传八方 赠人芬芳有余香
以青春向党的师者初心,力促教育优质均衡。2023年12月,蛇口学校一行7人前往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小学,开展送课教学、交流研讨等帮扶活动。学校党员教师还多次前往香港迦密唐宾南纪念中学,广西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资源县资源中学,四川泸州市合江县凤鸣初级中学、合江县凤鸣镇中心小学,武汉市光谷第一初级中学,以及新疆喀什市第十三中学等地。同时,落成不到一年的校园“全资源育人中心”已累计接待会议54次、参会928人次,让“无边界学习,全资源育人”理念传播得更远。
唯有勇于担当干、求真务实干、持之以恒干,才能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蛇口学校道法老师赴南澳开展送教讲学交流活动
蛇口学校与合江县凤鸣镇中心小学校、合江县凤鸣初级中学结对帮扶签约仪式。
成立于1995年3月的蛇口学校党团员志愿者服务队,由学校党委书记挂帅,党委办公室与校团委联合组织,优秀党员教师、师生团员、学生入团积极分子联合组建,每个周末开展清洁家园、文明劝导、地铁指引、发放传单、图书整理等服务。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133次。去年,蛇口学校“青年文明号”党团队员志愿者服务队被授予深圳南山十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廖萌烨同学荣获2023年度全国“红领巾奖章”五星章,林润杭等六位同学荣获四星章……
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党组织的委员、党务工作者和各部门、年级、科组、社区等,将“无边界”理念下的“党团队融合课程”作为主渠道传递价值观,可以合力将党建势能转化为学校的治理效能。
学校党办主任陈琴表示,以党建带动团建、队建,根本在“建”,关键在“带”。一方面,党团队一体化管理,党委委员践行双重责任,充分发挥出党员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党支部与团、队交流合作,党群结合,进一步增强了组织凝聚力。
南山区“百校焕新”为蛇口学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也在加快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全资源育人环境,让学校的“新”不只停留在建筑“新”上。王小洪表示,未来,学校还将建设“蛇口书院”等项目,打造更加宽广的平台,构筑师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堡垒。
(学校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