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8日)午间
香港维多利亚港
惊现巨大“水龙卷”!
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截图
有目击市民表示
水龙卷现象大约持续了2分钟
有网友认为
水龙卷的出现是“好兆头”
寓意“飞龙在天”
还有人联想到了
近期大涨的港股......
以上为社交平台截图
据悉,早前13时55分
香港天文台就发布天气提示
12时30分左右
维多利亚港附近有水龙卷报告
预计猛烈阵风将吹袭香港
提醒市民如身处室外
立刻到安全地方躲避
值得注意的是
根据香港天文台自1959年开始接获的报告
这次是首次在维港内有水龙卷报告
水龙卷是怎么“诞生”的?
“水龙卷”俗称“龙吸水”,指的是出现在水面上空的龙卷风,是一种从地面垂直延伸至积雨云云底的快速旋转空气柱,常呈现漏斗云形态。它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不稳定的大气环境。湿空气在强烈不稳定的环境中上升,有助于形成垂直运动的强烈对流。此外,强烈的风切变是水龙卷形成的重要动力条件。在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以及近地面(海面)存在强风切变时,上升气流引起强烈发展的涡旋,进而形成水龙卷。
另外,全球变暖可能影响海洋环流,导致某些区域的海水温度、盐度等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可能间接影响水龙卷的生成频率和空间分布。

就在上个月
深圳也出现了水龙卷!
在副热带高压逐渐减弱
深圳天气转不稳定的情况下
8月12日凌晨至清晨
一场强降雨席卷全市
为水龙卷的生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水龙卷是“暴脾气”
围观需谨慎
据@中国气象局,水龙卷的内部风速有时可超过每小时200公里,相当于动车的时速。水龙卷肆虐的瞬间能量十分惊人,它可以造成区域内船只翻覆,对海上航行影响极大。如果船只和人员不幸遭到水龙卷的正面袭击,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2017年,广西北海出现水龙卷。来源:微报柳州
“捉龙”尚难
但未来可期
有没有办法预测水龙卷的出现呢?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
水龙卷的预报依赖对气象要素的综合监测、分析研判,包括低层垂直风切变、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风暴相对螺旋度等环境参数。要追踪水龙卷,首先需要收集这些气象观测资料。但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稀疏,获取的观测数据十分有限。
此外,相比台风、温带气旋等,水龙卷的“个头”实在太小——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上百米之间,生命周期也较短,一般为几分钟至半个小时,最长一般不超过1小时。这种尺度小、突发性和局地性强等特点,使其预报准确率和提前量严重受限。
目前,基于现代气象观测技术和气象科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对水龙卷的环境参数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报预警。通过风云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的加密监测,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可以预判龙卷风的生成时间和区域。
龙卷风(包括水龙卷)
虽然持续时间短暂
却拥有极强的破坏力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
我国年平均发生龙卷风约38次
其中广东省是龙卷风频发地区之一
年均达到4.3次
大家一定要学会如何躲避👇
(综合来源:大湾区之声、香港天文台、@香港文汇网、@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深圳天气、深圳晚报、中国新闻网、小红书)
综合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