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深圳科技创新密码》(30)|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遇阻力

段亚兵
2024-06-07 08:50
收录于专题:深圳科技创新密码
摘要

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给深圳的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迎来了后来的出乎意料的良好局面。

1995年深圳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此时厉有为已任深圳市委书记,他在会上做了“二次创业”的报告,强调二次创业要调整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高速推进经济发展的思路。厉有为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工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当时深圳的“三来一补”企业数量仍然很多,是当时各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村民们依靠这些企业致富。“三来一补”企业虽然在深圳初期发展中有贡献,但是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却很不利。市领导提出要求:虽然深圳初期引进“三来一补”是由于当时的建设水平决定的。但是“三来一补”属于低端的夕阳产业,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到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摆在“三来一补”企业面前只有两条路:或者升级改造,或者迁移,否则只能淘汰。这样一来就触动了各村的利益,村民不愿意了。一些村主任联名写信向省委、省政府和其他机关告状说,厉有为主张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企业的做法,是公然侵犯村民的利益,是破坏安定团结,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唱对台戏,要把他赶走。

由于这些行动开始是在基层下面悄悄进行的,一段时间里厉有为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异样。直到有一次全省政法会议点名批评深圳,才发现了事情不对头。在这次全省政法会议上,时任省委副书记兼政法委书记的一个领导,强调维稳是大局。公开点名批评深圳市的领导,指责深圳的做法侵犯了村民利益,破坏了安定团结,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严重后果。

深圳参加会议的代表回来后,向有为书记汇报了会上深圳受批评的情况。后来又听说省委政法委的这位领导甚至找省委书记谢非,建议按照“民意”要求,撤销厉有为书记的职务。

一段时间后广东省召开省委常委会,厉有为书记作为省委常委参加会议。来到会场见到谢非书记,他对有为说:“你那里闹地震了!”有为一时错误领会了谢非书记话语的意思,发蒙地回答说:“我来的时候深圳没有发生地震啊……”谢非呵呵一笑说:“这个‘地震’是人家要赶你走!你们村主任联名写的告状信连我都收到了。”有为这才听明白了,赶紧问道:“他们告我什么呀?”谢非回答说:“说你把‘三来一补’企业都要撵走,侵犯了村民利益。反应很强烈啊!”有为就趁此机会,向谢非汇报了市委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定,强调补充说:“不淘汰落后和低端企业,不但深圳不可持续发展,而且环境也承受不了”。听完汇报谢非没有表态,既没有说市委的决定不对,也没有说村主任们的告状信不对。他想一想说:“这样吧,我派人去深圳调查一下”。

谢非书记派遣时任省委政研室主任的钟阳胜带队到深圳调研。经全面调研后,省政研室上报省委的报告中,表示完全赞成深圳调整产业结构的做法。看完报告,谢非找来有为问:“钟阳胜怎么跟你们是一个调子,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工作啊?”有为笑着说:“他是省委的政策研究室,对省委负责,怎么会乱写呢?”谢非还是有点不放心,想要亲自到深圳看一看。接下来,谢非书记在有为的陪同下在深圳调研了两天,看了一些“三来一补”企业,也看了高新技术企业。调研后谢非书记很高兴,他对有为说:“我现在完全赞成你们的观点。”

三来一补企业。图片来源:深圳报业集团

由于谢非书记的积极态度,不但告状信的事就此画上了句号,而且他决定要在深圳召开全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深圳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1993年6月,省委在深圳银湖召开“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座谈会”,朱森林省长等全体省委领导以及全省地市级负责人出席了会议。谢非书记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研究深圳科技发展史的许多学者认为,这次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深圳转型升级的决定得到了省委的支持,由此推动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这对深圳产业的转型升级乃至珠三角科技产业发展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在笔者采访中,厉有为在说起这件事时评价说:谢非书记在那么多人告状的情况下,谢非并不受舆论的影响,不但派人认真调查、实事求是地作出判断,而且对深圳的转型升级决定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一次我可能要换个位子了。我能不能继续当书记是小事,深圳的转型升级能不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能不能发展才是大事情。”有为话锋一转开始反省自己:“回过头来看,村民们的告状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深圳转型产业没有错,但是对村民的工作做得不够细,也确实影响到了村民的利益。”

笔者认为有为书记的态度十分客观。这件事算得上是深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场漩涡。出现不满情绪不能完全怪罪村民,由于囿于眼界看不远,舍不得坛坛罐罐被打破;而有为书记冒了一次丢掉乌纱帽的风险。可贵的是他并不畏惧,一方面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对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有长远的眼光、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他做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定,出于大局、没有私心,算得上是一位敢于担当的改革者。

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给深圳的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迎来了后来的出乎意料的良好局面。深圳市民、包括村民都是获益者。若干年后,有为书记又去了当时反对声最强的一个村,这次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欢迎。他问村干部,村民们的情况怎么样?村主任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们当年是近视眼、看得近;现在我们的生活状况是八个字:坐以待毙,度日如年”。有为一下子没有听明白:“村民们现在不是富裕了吗,生活还有困难啊?”村主任急忙解释说:“不是‘待毙’是‘待币’,客户天天都往我们的账号里打钱,村民们每天日子过得像过年一样”。两人对视,哈哈一笑。

厉有为书记为深圳的改革呕心沥血、负重前行。他退休后写了一首名为《血路》的七言诗,读起来感觉到一种气势雄浑、斗志正酣的忧国忧民情怀,准确地反映出了他当时的心境:

风口浪尖弄潮头,

改革必伴热血流。

血路杀得伤遍体,

夕阳染红孺子牛。

编辑 郑艳艳 审校 伊诺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段亚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