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85年,深圳的电子生产企业达到了178家,产值占了深圳工业总产值的一半,“深圳制造”的产品开始崭露头角。但是一些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178家电子企业多方投资、多方审批、多头领导,隶属关系五花八门;企业规模小、产品批量少,普遍效益不高;技术研发力量分散,缺乏原创核心技术,企业竞争力不强。这种小打小闹过小日子的状况,不但无力承担国家的重大项目,也难以与国际大财团合作。
针对这种状况,深圳市领导考虑需要整合资源,成立一家大型的电子集团企业当行业的龙头,改变现在这种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局面。要想成立集团,就需要有一位领军人物,此人最好上能通天、下能接地,长袖善舞、组织协调能力强,能够率领大兵团作战。当时在深圳难以找到这样的帅才。于是有人想到了马福元。马福元(1931-2015)哈尔滨人。他在国家数个工业部门摸爬滚打30多年,当时任职电子工业部办公厅主任。邀请这样一位人物出山,自然要得到电子工业部领导的同意。梁湘为此给时任电子工业部的江泽民部长写了一封信,又派副秘书长曲华专程进京送信求助。部领导经过研究,同意马福元以电子部在任党组成员、电子部深圳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应聘深圳。
屹立在华强北的赛格大厦。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铠峰 摄
1985年7月马福元到深圳报到。他见到梁湘书记时表态说:“搞集团公司对我来说是平生头一回,成败难料啊。但我还是愿意来,主动请战,破釜沉舟!”1985年12月马福元被市政府聘任为深圳电子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是我国电子企业中的第一家集团公司,集团实行“自愿加入、共用品牌、联合作战、利益共享”的原则。
1988年1月深圳电子集团更名为深圳赛格集团。“赛格”一词出自何处呢?先是把“深圳电子集团”翻译成为英文Shenzhen Electronics Group,然后取三个词的前三个字母SEG,再音译成中文就有了“赛格”一词。当年许多中国公司都是通过这个方法把自己的名字变得十分洋气。而马福元更进一步,把“赛格”解释成为“赛国格,赛人格,赛品格,赛风格”,这也就是马福元倡导的企业精神。搞明白了这一点,笔者不由得赞叹:马董真有才呀!
1986年在赛格集团成立的第一年里,成员企业个个实现盈利,全集团创利税1.5亿元,年产值达到13亿元,占深圳当年工业总产值的38%。集团生产的“赛格”牌电视机、录音机打进了香港、美国市场。到1988年初,深圳所有的178家电子企业中,有117家参加了集团。集团旗下不乏桑达、华强、康佳、爱华、宝华等著名企业。就这样,小公司群联合成为大集团,分散队伍整合为兵团作战,赛格集团出现了规模效应。原来小公司申请贷款,银行爱理不理;现在银行主动上门服务。原来企业单打独斗,每家研发资金都不足,鲜有成果;现在集团集中财力搞研发,也有力量与国内15所高等院校、28家研究所合作,借外脑搞研发。原来一些国外的大公司想对深圳企业下订单,但由于深圳公司规模小、能力弱,不敢接大订单;现在集团可以接下大订单,组织集团内的公司分工加工、集中交货。自从组建了赛格集团后,市委领导设想的“立足深圳、依托内地、走向世界”的战略开始有了实质性推进。
赛格刚成立时,有人诟病说:“这哪是什么大公司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跟自由市场差不多……”笔者对此不能苟同,如果按照行政观点去看,可以承认这只是一种松散型的企业联合体;如果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的眼光看,这是一种创新的试验。它是深圳市场经济土壤中长出的一朵新花,是深圳培育市场经济的一种尝试。究竟行不行,有待于通过市场进行检验;有没有生命力,不能用旧规则来衡量,而要看实践的效果怎么样。
赛格集团羽毛丰满、实力雄厚后,马福元开始大手笔投资,先后开办了晶体管、彩色显像管、彩管玻壳、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大项目。
深爱半导体公司生产大功率晶体管。1988年,赛格与美国IBDT亚洲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深爱半导体公司。1997年3月31日深爱公司第一片大功率晶体管芯片走下生产线,结束了深圳半导体芯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公司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器件及芯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具有前、后工序生产线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企业。2022年在印度室内的照明市场上,深爱公司的产品占了35%。
赛格日立生产彩色显像管。1989年5月,赛格集团与日本日立公司合资兴办了赛格日立公司。该项目总投资1.6亿美元,年产量160万只彩管。2004年7月,赛格日立累计生产出54厘米彩管3000多万只。赛格日立生产的第一只彩管被深圳博物馆收藏。
深圳中康玻璃公司生产彩管玻壳。既然有了彩管厂,接着创办配套的玻壳制造厂是合理的选择。1989年8月20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赛格集团和香港康贸公司三家合资成立的深圳中电康力玻璃有限公司成立。年产1380万套彩管玻壳,产品规格覆盖了15~36英寸的彩色显像管。1992年10月中康玻壳炉顺利点火。1998年8月为引进更先进的技术,中康公司与韩国三星康宁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了深圳市赛格三星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各类屏、锥产品,供应全国各彩管生产企业;部分产品外销,成为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且出口量最大、外销率最高、出口创汇最多的玻壳厂家。
7年后“赛格集团行不行”的问题有了初步答案。1991年,赛格集团的产值已达40.2亿元,销售收入29亿,外汇收入3.2亿美元,加上所持的一些上市公司的股票,集团公司净资产增长到2亿元人民币,7年间增长了8倍多,国有资产实实在在得到了保值、增值。市场考验了赛格,行业认可了赛格。通过组建赛格集团,深圳摸索出了一条用市场化的办法组建企业联合体的好路子。
30多年后的赛格集团仍然是深圳电子行业的旗舰企业。现任的赛格集团董事长王宝说:“深圳建市40余年,有30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品牌不多,赛格算一个。赛格集团是华强北商圈的引导者、推动者和见证者,是深圳甚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旗帜和标杆。”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露锋 三审 詹婉容